晋国历史故事之三家分晋

一、公族衰亡

分封制、宗法制是周朝的统治基础,诸侯们也按照这两项制度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于是在各国就出现公族。所谓“公族”指的就是各诸侯国国君的同族之人,他们并非嫡系,但依然能够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春秋初期,晋国就发生了一场公族内乱。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自己的叔叔成师,即曲沃桓叔。

可是曲沃这一脉的实力不断增强,居然开始挑战晋国国君的地位,经过长达67年的斗争,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国国君之位,即晋武公。“曲沃代翼”是一场以下犯上的内乱,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在位时期,用血腥的手段,几乎将自己的同族杀尽,“自是晋无公族”。没有了公族的制衡,另一派的力量就此崛起。

二、卿族崛起

在打击公族的同时,晋献公启用了一大批异姓贵族担任卿大夫,“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赵夙就是后来“三家分晋”之一的赵国国君的先祖,毕万是魏国国君的先祖,他们都是在晋献公时成为卿大夫的。晋文公即位后,他封赏了那些跟随自己流亡的大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其中就包括赵衰、魏犨。

在此之后,这些卿大夫的势力不断得到增强,他们一方面发展宗族的实力,另一方面扩充自己的地盘,一些卿大夫的采邑居然超过其他的国家,到了最后,晋国国君的直辖领地只剩下绛、曲沃两个地方。另外,从晋文公开始,设置六卿来掌管军队,这些卿大夫趁机攫取了军权,世代担任要职,国君的权力逐渐开始旁落。

三、消灭异己

公族虽然衰亡,但仍然有一些旧支受到重用,比如狐氏、栾氏、先氏、胥氏等。于是,异姓卿族联合起来,与这些公族旧支展开了遗产激烈的斗争,狐氏、先氏、胥氏最先被灭,接着是栾氏,最后是祁氏、羊舌氏。至此,晋国的大权彻底落入韩、赵、魏、智、范、中行等六族手中,但是斗争仍未停止。

接着,六个家族又展开了一番斗争,赵氏联合韩、魏、智,经过八年的战争,彻底灭掉了范、中行。此时晋出公打算借用齐、鲁的军队重振君权,结果反被驱逐。到了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灭掉了智氏,并且瓜分了土地。公元前376年,三家又联合了起来,将晋国残存的土地、人口瓜分,将晋静公废为庶人,至此晋国彻底灭亡。

晋国历史故事之赵氏孤儿(版本一)

晋国有三大家族,分别是韩、魏、赵,他们掌握了晋国的实权,而晋王只是一个傀儡。其中赵氏最为强大,有六位卿相,分别是赵朔、赵奢、赵括、赵武、赵成、赵鞅。他们都是赵盾的后代,赵盾是晋国的名将,曾经在马陵之战中击败楚国,并救出晋文公。

屠岸贾是晋国的一个小官,他野心勃勃,想要篡夺晋国的权力。他先是结交了晋王,然后设计陷害了韩、魏两家,使得他们与赵氏发生了冲突。他又利用晋王的权威,命令赵氏交出兵权和财产,以示忠诚。赵氏不愿屈服,于是屠岸贾就派兵围攻了赵氏的府邸,杀死了所有的赵氏男丁,只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幸存下来。这个婴儿就是赵氏孤儿。

程婴是赵氏的家臣,他忠心耿耿,不忍见到主家被灭。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赵氏孤儿救出,并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府邸里。他将赵氏孤儿托付给了一个医生高渐离,并让他带着孤儿逃离晋国。高渐离是一个音乐家,他擅长吹奏箫笛。他带着孤儿来到了楚国,并将他收养为自己的义子。

屠岸贾得知还有一个赵氏孤儿逃脱了,就派人四处寻找。他还下令晋国所有的男婴都要杀死,以防有漏网之鱼。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就将自己的儿子牺牲了。他的儿子被屠岸贾的手下带走,被当作赵氏孤儿杀死了。程婴为了掩人耳目,就装作疯癫,到处乞讨。他还将自己的血涂在脸上,以示哀悼。

赵氏孤儿在楚国长大,成为了一个英俊勇敢的少年。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知道高渐离是他的义父。高渐离教他学习音乐和武术,希望他能有一番作为。有一次,赵氏孤儿和高渐离来到了齐国,遇到了齐王。齐王对赵氏孤儿十分欣赏,就收他为自己的义子,并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赵盾。

赵盾在齐国受到了齐王的宠爱和重用,他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气度。他曾经多次为齐国出征,立下了不少功勋。他还曾经与楚国的大将项燕交过手,两人不分胜负,后来成为了好友。他还曾经与晋国的名将荀彧相识,两人互相敬佩,后来成为了义兄弟。

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在齐国成为了齐王的义子,就十分惊恐和愤怒。他担心赵氏孤儿会报复自己,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他先是派人暗杀赵盾,但都失败了。他又想利用齐王对赵盾的信任,诬陷赵盾谋反。他假装向齐王投降,并送给齐王一件珍贵的礼物,一把名叫“倚天”的宝剑。他告诉齐王,这把剑是晋国的国宝,只有晋国的正统后裔才能使用。如果有人不是晋国的正统后裔而使用这把剑,就会被剑所伤。屠岸贾暗示齐王让赵盾试试这把剑,以证明他是否是晋国的正统后裔。

齐王信以为真,就让赵盾试试这把剑。赵盾拔出剑来,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齐王大惊失色,就问赵盾是不是晋国的正统后裔。赵盾说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只知道高渐离是他的义父。齐王不信,就让高渐离说出真相。高渐离无奈之下,就将赵氏孤儿的事告诉了齐王和赵盾。

赵盾听完后,悲愤交加,就决定回到晋国报仇雪恨。他带继续着高渐离和项燕来到了晋国,找到了程婴。程婴见到赵盾,十分激动,就将自己的血涂在赵盾的脸上,以示认亲。他还将自己牺牲儿子的事情告诉了赵盾,并说自己愿意为赵氏家族效忠至死。赵盾感动不已,就将程婴视为自己的义父,并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程婴。 赵盾、程婴等四人联合了其他一些反对屠岸贾的人,发动了一场叛乱。他们率领了一支义军,攻打了屠岸贾的势力。经过一番激战,他们终于打败了屠岸贾,杀死了他和他的手下。赵盾复仇成功,恢复了赵氏家族的荣耀。他还被晋王封为卿相,继承了赵氏的衣钵。他后来成为了晋国的名臣,为晋国立下了不少功勋。

晋国历史故事之东郭先生/中山狼

在春秋战国末期,晋国六卿之一的赵简子平时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前往附近的深山老林之中猎杀野兽。一天,赵简子骑马上山,看到树林之中有一只狼如同人一样立在道路中央,于是弯弓搭箭,一箭将这只狼射伤。负伤之后的狼带着箭矢匆忙逃走,赵简子看到猎物逃走,便驱赶马匹进行追击。

此时,墨家弟子东郭先生正要去北边的中山国赴任,正在深林之中骑驴前行,恰好在岔路口迷失了方向。受伤的狼碰到东郭先生之后,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想要让东郭先生帮助自己逃离猎人的追捕:“请您效仿隋侯救蛇的故事,拯救我于水火之中吧!”

东郭先生不愧是个书呆子,又因为受到了墨子“兼爱”的思想影响,于是对狼说道:“我并不求你会报恩于我,只是因为我的师祖生前以兼爱天下万物为本,我才会帮你,即使因为救了你招来灾祸,我也不会怨恨的。”于是东郭先生将自己的书袋空了出来,让狼蜷缩四肢,将狼装在书袋之中,然后将装着狼的袋子放在驴背之上,静静等待着赵简子的到来。

不久之后,赵简子骑着马追着血迹来到了东郭先生的面前,他发现狼的血迹到了东郭先生的面前就不见了,心中想一定是东郭先生将狼藏了起来,于是就威胁东郭先生说:“快说,你到底把那个孽畜藏在哪里了?”

东郭先生得知赵简子的身份之后,跪在地上回答赵简子说:“我本来是要去中山国上任的一个书生,在这里恰巧迷了路不知道往那条路走,又怎会窝藏一只受伤的狼呢?而且我知道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是会吃人的,如果我真的知道它去哪里的话,又怎会隐瞒这件事情呢?”对于东郭先生的这番话语,赵简子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破绽,无奈之下只好选了一条岔路策马而去。

等到赵简子走了之后,东郭先生将狼从口袋之中放了出来。此时,狼流露出了它的本性,龇牙咧嘴地对东郭先生说:“虽然刚刚我被猎人追赶,你救了我的命,但是我现在十分饥饿,没有东西吃就会饿死,先生您既然是墨家的信徒,那就干脆牺牲一下自己的身体,让我享用一番吧!”东郭先生没想到狼竟然翻脸不认人,于是一边绕着驴走来走去,一边大骂狼是忘恩负义的畜生。

狼反驳说:“人生来就是被狼吃的,你凭什么骂我忘恩负义呢?”汗如雨下的东郭先生随后提出让三位长者评判这件事情,如果确实自己应该被狼吃掉,那就认命了。狼同意了东郭先生的建议,于是和东郭先生一起在深山密林之中游荡。

然而在这茂密的森林之中想要碰到人谈何容易,狼又想急着将东郭先生吞入肚中,在路上他们碰到一颗年迈的杏树,于是狼就让杏树来评价两人的是非功过。这棵年迈的杏树叹了一口气说:“当初我只是一个果核,主人将我种在了这里,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主人为了赚钱,将树上的杏子都拿去卖钱,养活了主人家里的一家老小,可以说我对主人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如今,主人却要将我砍掉卖给工匠盖房子,而你对狼有怎样的功德,能够让它不吃你呢?”

东郭先生见状急忙请狼和自己一起去寻找第二位给他们评理的长者,这次他们碰到了一头正在地里耕作的老牛。老牛说:“杏树的话是正确的。我年轻的时候就在地里耕作,帮助主人家犁地,如今他的一餐一饭、一砖一瓦都是我帮助主人耕地所得来的。然而如今,我年老体迈,主人却将我赶出家门,主人的妻子甚至指使儿子要将我杀了剥皮吃肉,你对狼的功德又有多少,能够让你免于被吃呢?还是乖乖做人家的盘中餐吧。”

狼听到这句话之后更加兴奋,于是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就在东郭先生命悬一线的时候,从路边忽然过来一位老人,东郭先生见状就向老人求救。询问了两人之间的恩怨之后,老人说:“他既然有恩与你,为什么又要吃他?”狼狡辩回答:“刚刚他将我放在袋子里,上面压了那么重的书,和赵简子说话的时候又那么慢,分明是想把我压死在书袋之中,我又怎么可以放过这种人呢?”

老人笑道:“既然如此,就请你再现一下当初的场景吧。”于是这只笨狼就乖乖被老人捆住放入书袋之中。随后老人对东郭先生说:“这只禽兽如此忘恩负义,此时不杀了他,更待何时?”在老人的帮助下,东郭先生用石头将书袋之中的狼砸死,两人随后笑着扬长而去。

晋国历史故事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晋献公晚年专宠诡计多端的骊姬,导致骊姬野心疯长,竟想把自己生的奚齐立为太子。

她设法害死太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夷吾,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托孤荀息死后,另一位大臣里克杀奚齐于晋献公灵前。荀息又立骊姬妹妹所生的卓子,里克再杀卓子、骊姬,荀息也没办法了,羞愧地自缢而死。

这下轮到夷吾登场了,他那时正流亡在秦国,听到晋国此时的情况,便要求“秦晋之好”的第一人秦穆公提供帮助,并许下了一旦他成功返回晋国当上晋公便给秦国五座城池的承诺。秦穆公帮助夷吾顺利返回晋国,当上了晋公,就是晋惠公。这位晋惠公翻脸不认人,当上了晋公后想杀掉里克,便派人对他说:“没有你,就没有当前这种局势。但是你杀掉两位国君和一位大臣,给你当国君是相当困难的?”里克感到大事不妙就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们想要治我的罪,还怕没有理由?便拔出剑来自杀了。

晋惠公也早已忘记了秦国对他的帮助之恩,也不履行给秦国五座城池的承诺,接着晋国歉收向秦借粮,秦国仍然答应了。当秦国歉收向晋借粮时,晋惠公想拒绝此事。大臣庆郑感到不妥,遭到另一位大臣虢射的反对。虢射对惠公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晋国不给秦国五座城池,这次借粮也不能改善两国的关系,就好像连皮都没有了毛将在哪里生长?第二年韩原之战中,晋国大败,惠公被俘。

晋国历史故事之困兽犹斗/鞭长莫及

公元前597年在邲之战中晋大败于楚,主帅荀林父请死。晋景公即将批准前,大臣士贞子劝道:“三十多年前,晋文公在城濮战了胜楚国,文公说楚军的主帅子玉还在,困兽犹斗啊!更何况子玉是一国的宰相呢?后来楚王杀了子玉,文公才放下心来。楚王杀子玉,是帮了晋国的忙。现在准许了他,结果会是怎么样?”景公恍然大悟,荀林父也官复原位。以后人们多用“困兽犹斗”比喻身处绝境仍然拼命抵抗的人。

但这时的晋景公作为霸主对中原各路诸侯已经感到“鞭长莫及”了,公元前595年楚国将晋国的同盟国宋国都城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向当时的霸主晋国请求帮助。当晋景公准备出兵救援时,大夫伯宗劝道:“虽然我们鞭子长,也不能达到马致命的肚子上,我们又怎么能管得了南方的楚国呢?”于是景公就只派了一位叫解扬的大夫,到宋国去安慰了一番,并没有给宋国任何实际的援助。以后人们常用“鞭长莫及”来形容有心无力之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