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先祖本为殷商嬴姓部族,周朝时在西北地区立国,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后。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号曰“秦嬴”。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经过百余年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到秦穆公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晋国则是周天子分封的姬姓小宗属国,首任君主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亲是齐太公吕尚之女、王后邑姜。晋国自晋献公时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鼎盛时,独霸中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局部的广大地区。
秦国和晋国,一个是因功受封的后起之秀,一个是出身高贵的老牌诸侯,疆域比邻,又都有雄主相继出现,独霸西戎的秦国想图谋中原,必要突破晋国的阻碍,而晋国欲长期称霸中原,则须遏制秦国东进的势头。两国之间的战争曾经持续不断,自前627年至前558年,60多年间,秦晋经崤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新城之战、河曲之战、辅氏之战、麻隧之战、栎之役、迁延之役等重要战役,秦国被晋国牢牢封锁在函谷关和桃林塞以西,晋国控制了河西地区(秦晋大峡谷中下段的黄河西部区域)的诸多城池。
两个大国相爱相杀,拼命厮打的同时,也曾经有过骨肉相连的亲情岁月,那便是秦晋之好。出于政治考虑的联姻固然动机不纯,但血脉是不掺假的,大国博弈之下,兴许尚存那么一线温情,便被后世念念不忘。
前656年,即秦穆公四年、晋献公二十一年,秦国第九位国君嬴任好,迎娶晋国第十九任君主姬诡诸之女、晋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为妻。秦晋两国各自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雄主,成为了翁婿,从此血脉相融,纠葛不清。也是这一年,在晋献公宠爱的夫人骊姬诋毁陷害之下,太子申生被逼自尽,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在外。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夷吾在姐夫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继位做了国君,是为晋惠公,又在灾荒年得到秦穆公的援助,可他却屡屡背信弃义,导致在韩原战败被俘差点被杀,幸亏姐姐穆姬舍命求情,终得以回国,死后传位给儿子圉,是为晋怀公。而怀公生性刻薄,不能容人,晋国上下,人人自危。
此时,带着赵衰等人在外逃亡多年的晋公子重耳恰好辗转来到了秦国。对晋惠公、怀公父子二人都很失望的秦穆公,决定扶持重耳回国夺取政权,还把自己的女儿文嬴嫁与重耳为正妻,另外陪嫁了四个媵妾以示隆重,这其中便有秦穆公的另外一个女儿怀嬴。怀嬴本来是晋怀公子圉当年为偷跑回国继位而丢在秦国的前妻,论辈分算是重耳的前侄媳妇。想必这样的联姻,重耳并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所以才有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里的这段描述:“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后人据此提炼出秦晋之好、秦晋之匹、秦晋之缘等成语,以形容美好匹配的联姻。可对怀嬴的出现,重耳应该是不满的,以至于在怀嬴侍奉他盥洗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来,惹恼了这位秦国公主。
怀嬴一怒,重耳有点怕了,毕竟人家娘家是强大的秦国,何况自己的智囊赵衰给分析得很清楚:“《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今将婚媾以从秦,受好以爱之,听从以德之,惧其未可也,又何疑焉?”现在正有求于秦国,联姻是合作的前提,怎么敢嫌弃怠慢人家的公主呢。于是,重耳赶紧找补,脱去上衣,像囚犯那样谢罪,随后又按周礼重新迎娶了怀嬴,以表达对秦国的尊重。
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和赵衰等人的簇拥下,回到晋国都城曲沃,秦穆公派人杀死晋怀公,扶持重耳当上了国君,即为晋文公,晋国由此开启称霸天下的巅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