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之夏仁宗李仁孝统治时期

夏崇宗李乾顺去世后,其子李仁孝继位,李仁孝在位时期是西夏的全盛时期,他在位55年,享年70岁,是西夏在位时间最长和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父亲在位54年,西夏10位皇帝,这两位的统治时间就占了一半多。

李仁孝与他父亲一样,十分仰慕中原儒家文化,下令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太学”,在各州县设立学校,教授儒学,令州郡建立孔庙,祭祀孔子,尊孔子为“文宣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孔子推到了“帝”的高位。他还下令实行科举取士制度。

李仁孝不仅崇尚儒家,还尊崇佛教。佛教是西夏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几乎全民信奉,寺院遍布全国,连西夏皇陵的建筑风格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李仁孝在提倡以儒治国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建设。他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制和吏治建设。在天盛年间,专门组织人员参照唐、宋律令,结合西夏国情,编纂了一部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诸法在内的综合性法典,定名为《天盛改旧新定律令》,颁布通行。

李仁孝统治时期也是西夏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大量的文学与学术著作问世,印刷与出版事业十分发达。

不过,李仁孝在位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差点让西夏分裂为两个国家。西夏有位大臣叫任得敬,他原本是宋朝官员,后来投降西夏,并把女儿献给夏崇宗李乾顺为妃,之后又被立为皇后。李乾顺去世后,李仁孝尊这位嫡母为太后。任得敬凭借这层关系与自己的功劳,地位一路上升,成为中书令、国相,被封为楚王,成为了西夏权臣。

任得敬准备把西夏一分为二,自己占据西夏东部的兴州、灵州,把李仁孝安置在西部的瓜州和沙州一带。1170年,李仁孝被迫接受,并派遣使者出使金朝,请求册封任得敬。但是金世宗不同意,出面干预,于是李仁孝在金朝的支持和援助下,与皇族亲信迅速采取行动,设计诛杀任得敬及其族人党羽,这样西夏才没有分裂。

在李仁孝统治晚期,西夏已经开始由盛转衰。1193年,李仁孝去世,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

夏仁宗李仁孝去世后,长子李纯祐继位,他大体上奉行父亲在位时的政治和外交方针,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还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守成之主。

可惜,正好赶上了蒙古崛起,1205年,此时铁木真已经基本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他借口西夏收留了蒙古的逃亡人口,率军攻入河西走廊西部,进行劫掠。

李纯祐对此束手无策,等蒙古军队撤退后,他下令大赦,改都城兴庆府为中兴府,表示西夏经过大难之后,必将中兴。 西夏是否会中兴不清楚,但是他的帝位马上就要不保了。李纯祐的堂兄弟镇夷郡王李安全因李纯祐不允许他继承他父亲的越王爵位,反而降他为镇夷郡王而怀恨在心。1206年,李安全联合太后罗氏,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李纯祐,自立为帝。同年三月,李纯祐在宫中突然死亡,谥号昭简皇帝,庙号桓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