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罗姆人就是吉普赛人,也就是波西米亚人,只是各个国家对其不同的称谓。总结一下的话就是:
英国人称其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其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其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其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
那么混迹于世界各地的罗姆人在德国又是怎样的存在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流浪的罗姆人
罗姆人可能原居今伊朗境内,10世纪前后迫于战乱和饥荒,开始向外迁徙,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车为家和交通工具,以卖艺为生,在一个个城市间游荡,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流浪民族,遍布世界各洲。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着罗姆人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
由于罗姆人和所属国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对罗姆人普遍存在较坏的印象,认为罗姆人不能融入社会主流,都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贩子。比如说“吉普赛人”一词。
„Zigeuner“ als soziografische Sammelkategorie für unterschiedliche ethnische und soziale Gruppen, deren Angehörigen eine als unstet, ungebunden, deviant oder delinquent beschriebene Lebensweise zugeschrieben wird. Dieses Konzept entstand mit dem Beginn der Frühen Neuzeit.
“吉普赛人”是不同种族和社会群体的一个社会学集体类别,其成员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被描述为不稳定、不受约束、越轨或违法。这一概念出现于近代早期。
当然,“吉普赛人”作为外来者,这一词汇来更是由来已久。
Zigeuner ist eine im deutschen Sprachraum seit dem frühen 15. Jahrhundert belegte, mutmaßlich auf das byzantinische Griechisch zurückgehende Fremdbezeichnung für Bevölkerungsgruppen.
自15世纪初以来,吉普赛人是德语中的一个外来语,大概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希腊语。
因此,为了消除这种带有种族主义的偏见,称之为罗姆人更为恰当。
当然,也不是世界各地的罗姆人混的都不好,比如罗马尼亚的罗姆人,靠着传统铜匠工艺成功致富。
罗姆人在德国
在德国,尤其在二战时期的纳粹眼中,罗姆人更是同样被冠上劣等民族的标签,不过和犹太人略有不同,对于犹太人可能更多的民族仇恨,但是对罗姆人就是单纯的嫌弃。
当然,纳粹占领区的对于罗姆人的政策并不是统一的,有些地方(如卢森堡和波罗的海国家),纳粹会将罗姆人口全部灭除。在另一些地区(如丹麦和希腊),则没有罗姆人被屠杀的记录。
据统计,纳粹德国将罗姆人和犹太人一样关进集中营进行种族屠杀,约有四十万罗姆人遇难。罗姆人不像犹太人一样有一定的组织,因此纳粹针对罗姆人的暴行并未得到充分记录,到现在受害者数量的估计仍然有很多版本,大概在22万到150万之间。
辛特人Sinti
Sinti (im französischen Sprachraum auch Manouches) sind eine Teilgruppe der europäischen Roma. Sie leben in Mittel- und Westeuropa und im nördlichen Italien. Sie gelten als die am längsten in Mitteleuropa lebende und als die größte in Deutschland lebende Roma-Gruppe.
辛特人(法语中也称为马努切人)是欧洲罗姆人的一个亚群体。他们生活在中欧、西欧和意大利北部。他们被认为是中欧寿命最长的罗姆人群体,也是德国最大的罗姆人群体。
辛提人与 罗姆人合称 吉普赛人,辛提人是罗姆人对已经在欧洲和北美定居的吉普赛人的称呼,认为他们已放弃了真正的 吉普赛生活。
辛提人传统游牧,现代只有小部分仍然过着 游牧生活。在更早的时候,他们常常住在郊区的社区。21世纪初,他们主要住在城市的一些社区,如意大利皮埃蒙特区、威尼托区,主要从事传统的吉普赛手工业。
作者: wcad
山西境内十大水库
山西省是我国内陆省份,位于华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黄土高原上。
整体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省内地貌复杂多样,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比超过80%。
境内有大小河流超过一千条,河流主要分为2大流域,黄河和海河流域。黄河流域主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等,流域面积占全省62%;海河流域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流域面积占全省38%。
因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带,年平均降雨量在300至700毫米之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6至8月,这也导致山西境内河流水量季节性变化非常的大。
这样的季节性变化,再结合山西的地形地貌,非常容易在汛期形成洪涝灾害,而汛期之后又会陷入长期无水可用的危机中。因此,山西省内兴建水利工程是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的大事。
目前,山西建有大中型水库81个,其中大型水库11个,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其中在山西境内总库容最大的十座水库。
山西境内最大水库:汾河水库
汾河水库,总库容7.21亿立方米,为汾河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太原市娄烦县,兴建于1958年,1961年建成启用,1978年加固加高后达到目前总库容,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最大河流,发源于吕梁山脉的管涔山,受太行山和吕梁山影响,自西北向东南于河津市汇入黄河,两山夹一河的地势也在两山之间形成了汾河谷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沛,自古就是一片富饶之地,如今更是山西粮食和棉花基地,养育着山西众多人口。因此,在汾河流域治理自古以来就是当地重要工作,目前汾河上修建有3座大型水库,汾河水库便是其中总库容最大的一座水库。
假如说万家寨水库和三门峡水库是跨省水库,应该按对应面积按省分库容,那么汾河水库就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水库了。
山西境内第二大水库:册田水库
册田水库,总库容5.8亿立方米,为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桑干河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兴建于1958年,1960年下闸蓄水,是一座具备供水、防洪、灌溉及养殖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册田水库位于官厅水库上游,因地处黄土高原,册田水库在为下游的官厅水库拦沙、防洪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册田水库还是跨流域调水工程万家寨引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万家寨水利枢纽引黄河水注入桑干河,再通过册田水库拦储后,向永定河进行生态补水,让曾经一度干涸的永定河重新奔流,助力永定河生态环境复苏。
山西境内第三大水库:漳泽水库
漳泽水库,总库容4.27亿立方米,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浊漳河南源干流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长治市潞州区,兴建于1959年,1960年下闸蓄水,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殖、旅游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山西境内第四大水库:张峰水库
张峰水库,总库容3.94亿立方米,为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兴建于2005年,2008年下闸蓄水,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张峰水库最特别的是“上帝视角”下的形状,特别像一条巨龙,寓意非凡。
山西境内第五大水库:关河水库
关河水库,总库容1.399亿立方米,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浊漳河北源干流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长治市武乡县,兴建于1958年,1960年拦河筑坝蓄水而成,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山西境内第六大水库: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总库容 1.33亿立方米,为汾河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兴建于1996年,1999年下闸蓄水,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山西境内第七大水库:后湾水库
后湾水库,总库容1.296亿立方米,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浊漳河西源干流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长治市襄垣县,兴建于1959年,1960年竣工启用,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山西境内第八大水库:文峪河水库
文峪河水库,总库容1.166亿立方米,是汾河支流文峪河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吕梁市文水县和交城县之间,兴建于1959年,1970年竣工,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山西境内第九大水库:柏叶口水库
柏叶口水库,总库容1.0137亿立方米,是汾河支流文峪河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吕梁市交城县,兴建于2009年,2013年下闸蓄水,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功能的水利工程,是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的工程建设项目。
山西境内第十大水库:浍河水库
浍河水库,总库容9964万立方米,为黄河流域汾河支流浍河上的中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临汾市曲沃县,兴建于1957年,1959年下闸蓄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养殖、旅游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跨省水库: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总库容162亿立方米,是黄河干流上的大(1)水库。
该水库坝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因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拦河筑坝蓄水而成,兴建于1957年,1960年下闸蓄水,1961年主体工程完工。三门峡大坝有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美誉,是一座屹立在滚滚洪流上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米、坝顶高程353米、最大坝高106米。
不过受制于潼关高程的限制,为避免关中平原渭河下游泥沙进一步淤积,降低洪涝灾害风险,三门峡水利枢纽只能保持在330米高程低水位运行,无法全面发挥设计功能。后续经过3次运行方式改变,在采取“蓄清排浑”的调控方式后,泥沙淤积的现象终于得到缓解,330米高程以下库容已恢复并长期维持在32亿立方米以上,而335米高程以下库容基本上维持在60亿立方米左右。假如以60亿立方米库容进行计算,该库区主要集中在三门峡坝址到潼关段的黄河干流上,按山西河南对半分考虑,三门峡水库是可以作为山西总库容最大的水库进行看待的。
虽然三门峡水利枢纽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高含沙量河流运行方式探索上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成功探索出“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蓄清排浑”简单来讲在汛期河水含沙量高的时候进行放水,通过大坝的泄洪低孔排出库区淤积泥沙,能长期保持库区有效库容;在非汛期,也就是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河水含沙量低的时候进行蓄水,此时水库便可满足防洪、减淤以外的功能所需没比如供水、灌溉和发电。
跨省水库:万家寨水库
万家寨水库,总库容8.96亿立方米,为山西省总库容最大的水库,是黄河中游干流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是一座跨省水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因修建万家寨水利枢纽拦河筑坝蓄水而成,兴建于1994年,1998年下闸蓄水,是一座以供水、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等功能的水利工程。
万家寨水利枢纽由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方出资兴建,是我国首座由中央和地方合作建设的水利工程,不过在《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中,万家寨水利枢纽的政府责任人是山西省政府,管理单位责任人万家寨公司电站管理局也在太原市,因此该水利枢纽往往算入山西省考虑,在很多宣传上都是作为山西最大水库进行宣传,不过严谨来讲,万家寨水库库区更大部分在内蒙古范围。
万家寨水利枢纽是“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又严重匮乏,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引黄入晋”走马上线,从万家寨水库取水,向太原、大同和朔州3个能源基地供水,极大缓解水资源短缺困境。
万家寨水电站安装有6台18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108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7亿度,不仅为山西和内蒙古地区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同时还为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山西电网和蒙西电网提供水电调峰,对优化华北电网能源结构意义重大。
跨省水库:龙口水库
龙口水库,总库容1.96亿立方米,是黄河中游干流上的大(2)型水库。
该水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和内蒙古准格尔旗两省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因修建龙口水利枢纽拦河筑坝蓄水而成,兴建于2006年,2009年下闸蓄水,是一座以调峰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等功能的水利工程。龙口水利枢和万家寨水利枢纽一样同属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也是算入山西省考虑,当然严谨按库区考虑与内蒙古对半分,龙口水库分属山西部分库容不足1亿立方米。
龙口水利枢纽位于万家寨水利枢纽下游25公里处,是万家寨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其建成主要目的是对万家寨电站进行反调节,安装有4台10万千瓦和1台2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万千瓦。
张峰水库
张峰水库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张峰村,是黄河流域沁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4990平方公里,库容3.94亿立方米,是汾河一库、汾河二库外山西省第三大水库,蓄水量居全省第一。
2005年,张峰水库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任务以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农村人畜饮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于2005年6月开工,2007年10月完工。
该工程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大坝为黏土斜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72.2米,坝顶长627米;导流泄洪洞宽8米、高9米、长380米,设计最大泄洪流量1159立方米/秒;溢洪道闸孔净宽4×12米,长366米,设计最大泄洪流量4542立方米/秒;供水发电洞长638米,洞径3米,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电站装机容量为7460kw。输水工程包括总干、一干和二干,分别向高平、阳城和泽州供水,其中总干渠上两座泵站的装机总容量为16800kW,总扬程280米。工程动用土石方1000万立方米,混凝土36万立方米;所需水泥19.8万吨,钢材2.7万吨;淹没房窑面积22.23万平方米,土地1.3万亩,移民搬迁4011人。
工程建成后,下游河道的防洪标准由5到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年发电量2228.4万kw/h。工程为晋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山西省沁水县风光储能产业开发利用情况
一、沁水县新能源基本概况
(一)风力发电:沁水县属于全国四类风资源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3m/s,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约2000小时。目前,共有4家风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239兆瓦。其中:集中式风电2家,总装机容量149兆瓦;分散式风电2家,总装机容量90兆瓦。2023年发电量5.13亿度。
(二)光伏发电:沁水县属于全国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太阳辐射总量1300kwh/㎡以上,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约1400小时,具有良好的光伏优势。目前,我县共有分布式光伏电站1078座,总装机容量为23.89兆瓦。其中,户用光伏电站1011座,总装机容量10.71兆瓦;工商业光伏电站67座,总装机容量13.18兆瓦。2023年发电量1.45亿度。
(三)瓦斯发电:目前,全县共有20家瓦斯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12.8兆瓦。2023年发电量21.13亿度。
(四)水力发电:沁水县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地水资源总量3.08亿立方米,全省第4。其中,沁河南北走向纵贯全县,长达82公里,落差235米,水量可利用率较高;另外,县域内还有县河、端氏河、龙渠河、必底河、十里河等十条较大河流。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量36.18兆瓦,目前已开发21.78兆瓦,共有各类水电站15座,设计年发电量0.79亿度,2023年发电量0.565亿度。
(五)储能电站:目前,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在沁水县龙港镇西坡村拟实施的沁水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列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200MW,已进行平硐开工仪式。
二、存在问题
(一)新能源项目用地政策相对收紧。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风场道路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不得占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避让二级国家级公益林有林地集中区域。2022年国土部门将25度以下坡地列为后备耕地。以上政策的出台,造成风电、光伏项目选址难度增大,缺少后续发展空间受限。
(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目前,风电、光伏项目属于重资产项目,项目回本周期长、回报率低。各企业在项目建设上,考虑建设成本,没有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造成部分零星资源浪费。比如:在光伏项目开发中,一些坡度陡的地,就会因为开发成本过高被放弃,造成零星的可开发资源浪费,需要省级层面出台资源利用效率考核办法。
(三)县域区域消纳空间存在瓶颈。目前,沁水县规划的风电、光伏总装容量已经达到了1339兆瓦,但国网公司在沁水县境内仅有2座220千伏变电站,总容量为660兆伏安,电力的整体接入和外输能力较差。另外,沁水县新能源的发电量与全社会用总电量基本持平,县域内消纳空间基本饱和,需要拓展电力外输通道和就地消纳空间。
三、工作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风电光伏开发秩序。针对当前项目用地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实际情况,建议国土、林业部门在企业办理前期手续时,对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目能够顺利落地。同时建议由省级国土、能源部门联合出台风能、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考核办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进一步提升区域接入消纳空间。针对县域电力接入和消纳存在的瓶颈,加快国网公司固县220千伏变电站建设,新建500KV新能源汇集站,打通区域电力外输提供通道。同时,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加快华能120万千瓦抽水储能电站建设,为能源发展提供消纳空间。
山西省沁水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近日,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西坡村迎来重要时刻,沁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平硐开挖开工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此次开工标志着这一重大能源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对于优化山西能源结构、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概况与背景
沁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作为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项目,已新增纳入国家抽水蓄能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项目站址位于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境内,距离晋城市直线距离约70公里,下水库坝址位于沁水县西坡村的南旺河上,上水库位于南旺河左岸高地老雕崖山上,库区西侧距离侯月铁路最近处约4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电站拟安装4台300兆瓦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兆瓦(MW),年发电量预计约为20亿度,同时年抽水电量将达到28亿度,工程总投资额约为77.84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沁水乃至山西省的能源保障能力,对构建多元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维护能源安全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投资,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主持勘察设计。
二、技术特点与建设规模
沁水抽水蓄能电站采用先进的抽水蓄能技术,通过上水库和下水库之间的水位差,实现电能在低谷时段抽水储存、高峰时段放水发电的过程。
初步设计显示,项目工程规模为一等大(1)型,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上下水库建设、输水系统开挖、地下厂房及开关站施工等。枢纽工程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等。上水库位于河渚村南旺河左岸山顶台地老雕崖,正常蓄水位1418米、死水位1392米,相应库容为1210万立方米,采用全库盆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52米。下水库位于河渚村南旺河下游河谷,正常蓄水位1108米、死水位1078米,相应库容为1050万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75米。初步布置的输水系统总长约2.1千米,距高比为6.3。

抽水蓄能电站典型布置图
三、建设进展与重要节点
自项目启动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7月12日,沁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平硐开挖开工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随后,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于同年12月27日召开,为项目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计划,项目将于2023年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并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机组并网发电。这一时间表的设定,充分考虑了项目规模、技术难度及资金筹措等多方面因素,确保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沁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建成投运,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从经济效益来看,项目年发电量达20亿度,将为山西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发电成本。据估算,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9万吨,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项目还将承担山西南部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对于促进新能源消纳、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五、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沁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项目将采用先进的抽水蓄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设备可靠性。同时,项目还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确保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项目将积极探索绿色施工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项目投产后,还将加强运维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山西沁水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作为山西省乃至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项目,其建设对于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方将共同努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关注项目进展和技术创新情况,为推动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