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水县风光储能产业开发利用情况

一、沁水县新能源基本概况

(一)风力发电:沁水县属于全国四类风资源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3m/s,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约2000小时。目前,共有4家风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239兆瓦。其中:集中式风电2家,总装机容量149兆瓦;分散式风电2家,总装机容量90兆瓦。2023年发电量5.13亿度。

(二)光伏发电:沁水县属于全国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太阳辐射总量1300kwh/㎡以上,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约1400小时,具有良好的光伏优势。目前,我县共有分布式光伏电站1078座,总装机容量为23.89兆瓦。其中,户用光伏电站1011座,总装机容量10.71兆瓦;工商业光伏电站67座,总装机容量13.18兆瓦。2023年发电量1.45亿度。

(三)瓦斯发电:目前,全县共有20家瓦斯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12.8兆瓦。2023年发电量21.13亿度。

(四)水力发电:沁水县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地水资源总量3.08亿立方米,全省第4。其中,沁河南北走向纵贯全县,长达82公里,落差235米,水量可利用率较高;另外,县域内还有县河、端氏河、龙渠河、必底河、十里河等十条较大河流。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量36.18兆瓦,目前已开发21.78兆瓦,共有各类水电站15座,设计年发电量0.79亿度,2023年发电量0.565亿度。

(五)储能电站:目前,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在沁水县龙港镇西坡村拟实施的沁水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列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200MW,已进行平硐开工仪式。

二、存在问题

(一)新能源项目用地政策相对收紧。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风场道路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不得占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避让二级国家级公益林有林地集中区域。2022年国土部门将25度以下坡地列为后备耕地。以上政策的出台,造成风电、光伏项目选址难度增大,缺少后续发展空间受限。

(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目前,风电、光伏项目属于重资产项目,项目回本周期长、回报率低。各企业在项目建设上,考虑建设成本,没有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造成部分零星资源浪费。比如:在光伏项目开发中,一些坡度陡的地,就会因为开发成本过高被放弃,造成零星的可开发资源浪费,需要省级层面出台资源利用效率考核办法。

(三)县域区域消纳空间存在瓶颈。目前,沁水县规划的风电、光伏总装容量已经达到了1339兆瓦,但国网公司在沁水县境内仅有2座220千伏变电站,总容量为660兆伏安,电力的整体接入和外输能力较差。另外,沁水县新能源的发电量与全社会用总电量基本持平,县域内消纳空间基本饱和,需要拓展电力外输通道和就地消纳空间。

三、工作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风电光伏开发秩序。针对当前项目用地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实际情况,建议国土、林业部门在企业办理前期手续时,对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目能够顺利落地。同时建议由省级国土、能源部门联合出台风能、太阳能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考核办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进一步提升区域接入消纳空间。针对县域电力接入和消纳存在的瓶颈,加快国网公司固县220千伏变电站建设,新建500KV新能源汇集站,打通区域电力外输提供通道。同时,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加快华能120万千瓦抽水储能电站建设,为能源发展提供消纳空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