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诞辰日期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没有明确。民国期间,是以民间接受程度较高的《谷梁传》所记载的孔子诞辰日期为标准,即“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由于近代推行西学,并且,便将其推算为西历,但西方主要历法有两部,即“儒略历”和“格里历”,分别推算为“孺略历公元前551年10月4日”和“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最终,民国政府选择了主流的“格里历”,并将当时的“教师节”定为9月28日。

2024年是孔子诞辰2574周年还是2575年?

下面介绍下历史纪年如何计算:

一、公元525年,叙利亚有个名叫埃克西的僧侣,他为了推算耶稣“复活”的日期,认为耶稣诞生在距他那时525年之前,于是,他建议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起始第一年——公元1年,在此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公元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13世于公元1582年颁定历法,就是现在的公历,俗称阳历、太阳历、格里历,当时0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因此也未设公元0年,这样一直延续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决定采用这一纪年方式。

二、关于公元前后。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为界,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

三、 关于世纪纪年。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如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1就行了,公元前也是如此,例,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如由世纪换为年代,需知道一个世纪的跨度,例,19世纪指从1800年-1899年。但是注意,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00年。比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请转化为世纪纪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

四、关于计算年代。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例:司马迁(公元前190-公元前145),他的年龄应该是190-145=45,而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减去1,例:光武帝(公元前6年—57年),那他的年龄是6+57-1=62。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今年是2024年,则,今年是孔子诞辰2574周年,即2024-(-551)-1=2574。

由于中、日、韩、越等国家都按2575年计算,可以理解为虚岁,而非周年。

五、关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是把中华民国成立之年作为第一年。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这一天,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是把传说中的耶稣生年作为第一年,这一年之前,为公元前,之后(含耶稣生年)为公元后。

六、如何快速而正确的换算呢?

我们假设民国元年(1912年)的前一年(1911年)为民国0年,在民国0年(1911年)的基础上换算出民国多少年或公元哪一年。其方法是:已知公元××××年,换算该年为民国多少年,则公式为公元××××年-1911年=民国××年;已知民国××年,换算成公元××××年,则公式为公元××××年=民国××年+1911年。这种方法换算出的结果不需再加或再减一年,一步就可得出所要换算的结果。例如:计算1937年是民国几年,根据公式可得,1937-1911=26;计算民国36年是公元哪一年,根据公式可得,36+1911=1947。

阎王爷

阎王爷,还叫阎罗王,原型是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阎魔王”一词,又译作双王,系因此王在地狱中双受苦乐之故。此外,另有一说,谓系兄妹二人共为地狱之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因此称为双王。依佛书所载,阎摩鬼王,总治一四○地狱。其宫殿在阎浮提洲南方的铁围山之外,纵广六十由旬,有七种墙壁、栏楯、铃网与行树。台殿园苑,景境甚为殊丽。然而阎王并不只是享福报与主掌地狱狱政而已。由于他宿世曾造恶业,业报所及,使他在冥司仍然三时自受其苦。受苦之时,宫殿自然变成炎炽铁城,他也会被守狱者施以种种处罚。当他忏悔心切、发愿入佛门时,则苦报自然消除。

在密教里,阎摩王被列在天部,名为焰摩天。而且也有以焰摩天为中心的修法。依《十二天供仪轨》所载,此天像是︰骑乘水牛,右手执人头幢,左手仰掌,有天女与持刀棒戟之鬼使为侍。在修法方面,日本有一种‘焰摩天供养法’(略称‘焰摩天供’),主要功能是除病、息灾、延寿与生产。修焰摩天法时,所建立之别尊曼荼罗,谓之‘焰摩天曼荼罗’。

而我们所熟悉的阎罗王,其实是道教的神仙,道教根据印度神话及佛教的阎魔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并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但同时,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原来阎王只有一人,由治事分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狱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

所谓十殿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阎王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佛教传说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阎王爷身边的下属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孟婆、地公、游星,无数阴兵鬼将等。

民间传说中,“四大阎王”一说认为阎王有四位:除包拯外,还有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另一说则认为阎王有三位,分别是:包拯、范仲淹和寇准。都是清官。 明清以来,十殿阎王之说盛行,以致有替代道教原有的东岳大帝主宰生死之势。但是民间少有专门奉祀十殿阎王的庙观(除了重庆酆都,又称丰都)。一般均在当地城隍庙内设阎王殿,奉祀十殿阎王。各王诞辰之日,虽然也有香火,但主要奉祀十殿阎王,当是在为亡魂举行超度科仪之时,以祈求各殿阎王开释亡魂,使其早日受度升天。

灶王爷

在民间有种说法,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为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会有“男女之嫌”。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们俗称的“小年”,也是祭拜灶王爷的日子。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户姓张的人家,有兄弟两个,老大是位泥水匠,老二是位画师。老大最拿手的活计就是盘灶台,手艺非常好,在当地很有名,人们称他为“张灶王”。

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张灶王一去世,家里没有了主事的,就乱作一团,几房儿媳妇都闹着要分家产。老二平常只会画画,不管家务事,所以也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张灶王周年祭日之前,画师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在腊月二十三深夜,也就是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画师忽然把全家人都叫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将一家老小领到厨房,只见厨房的灶壁上,在昏暗的烛光照耀下,若隐若现地显现出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容貌,全家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画师说:“我昨天晚上梦到大哥大嫂都已经成仙,玉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日里好吃懒做,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家神不安。大哥知道后非常生气,准备上报玉帝,降罪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一个个惊慌不已,感觉跪地磕头,并且取来张灶王平时最爱吃的甜食供上,恳求灶王爷宽恕。

从此以后,张家的兄弟叔伯,妯娌媳妇们,都能和谐共处,再也不闹事了。街坊邻居们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来一探究竟。后来得知,腊月二十三灶壁上的灶王爷,原来是画师提前画好,贴到墙上的。只是想借此吓唬一下儿女侄媳,没想到效果如此显著。

乡亲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纷纷来找画师,让他帮忙也给。自己家里画一张灶王爷的像。如此以来,十里八乡,家家户户都开始在灶台上贴上灶王像,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祀灶王爷,逐渐形成了小年的一个祭祀风俗。到了周朝,皇宫也将它列为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节日习俗了。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来自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她本来叫做西王母,也称王母,金母或者金母元君。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今天的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山海经》有这样的记载:“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这就是西王母最早的来历。《山海经》也有对西王母住所的描述,其中称王母娘娘是女神仙之宗,住在昆仑山之间,这里城池占地千里之广,玉楼有十二座,左边连接着瑶池,右边是翠山环绕。

第二次演化阶段是在围巾南北朝时期,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原来的西王母住在西方与世隔绝的洪荒之地,只有天界神仙和个别部落领袖及封建帝王才能偶然短暂地与之接触,一接触却发现西王母是一位彬彬有礼、能歌善舞且富感情的妇女。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人。在《汉武帝故事》中,西王母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祝寿。

玉皇大帝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叫净德,皇后叫宝月光。由于一直没有生育孩子,他们便诚心请求上苍赐予一位王位继承人。后来,天地间真气果然化身投胎,成为该国的王子。王子为了拯救国民于水火,弃国出家,在普明香严山中修炼。历经万劫,终于得道成仙,化身为白龙,位列天庭仙班。

得道成仙来到天庭的神仙越来越多,而且每个神仙都神通广大,法力高强,所以互相之间并不买账,谁也不服谁,谁也管不了谁,于是天庭大乱。做过储君的白龙,只好毛遂自荐挺身而出维护天庭秩序,但是却越管越乱,终于身心交瘁,于是,整天心灰意冷、垂头丧气“不理朝政”。众神恨铁不成钢,称其为“懒龙”,终于发动“政变”,将其打成重伤后,从南天门推下天庭,跌落于云梯关附近的张庄村。

南天门的下方,正是白玉关地界。白玉关,地处张家湾,张家湾西面,有个村庄叫张庄村,村内住有张氏家族。张员外是个拥有大片盐田和良田的真君子,名叫张百忍。张百忍凡事克己让人,以忍耐为先。

北面花果山的孙悟空,自从离职“弼马温”后,经常带领猴群渡过灌河,到张百忍夫妇的蟠桃园中进行洗劫,张百忍只好派外甥二郎神长住开山岛驻守防范,派牛魔王带兵沿着灌河进行巡逻防范。二郎神与孙悟空多次大战,终于降服了孙大圣。

在南面,太阳也出来欺负张百忍。先同时出两个太阳,再同时出三个太阳,一直到同时出10个大阳,灼死了庄稼,烤焦了盐城,张百忍都忍受下来。但是,张百忍派在南方负责巡逻防卫的后羿,实在忍无可忍,终于上演了后羿射日。张百忍的养女嫦娥,敬佩后羿的勇武,后来下嫁后羿,并与后羿私奔东南。

“懒龙”被推下天庭,跌落张庄村附近,将张百忍家的良田20亩,用龙尾扫成西面的龙塘,用龙爪在东面抓出东面的龙塘。张百忍不仅没有生气,还喂“懶龙”吃的,并施行医术将其受伤已经生蛆的地方治好。

“懒龙”伤愈后,在农历正月初九这一天,与各地百姓一样,张百忍也设宴为“懒龙”过生日。“懒龙”提出要张百忍嘴对嘴进行喂食,张百忍经受住了考验。“懒龙”为报恩将修炼很多亿年的龙珠,吐入张百忍口中,张百忍遂得道成仙。

张百忍得道成仙后,其他家庭成员也通过三元宫中“神仙洞”陆续成仙。“神仙洞”是张百忍施行仙术,在“方寸山”三元宫中建设的一幢屋宇,门旁书有一副对联“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神仙洞无窗,仅有一小门可入,屋内伸手不见五指,日间犹如午夜,入者须秉烛而行,胆小者一两人不敢入内。屋内设计奇异,巧夺天工,日月星辰,山川湖泊俱全,俨然世外桃源、蓬莱仙境。张百忍邀请家人进入神仙洞后,其家人全部流连忘返,同意成仙,所以,“一人得道,全家升天”并非虚言。但是,成仙后也有后悔的,就是织女、杨莲和玉帝的小女儿。

由于“懒龙”被推翻,神仙界秩序更乱,太白金星受三清所托,乘紫气东来,入白玉关寻访有德之仙到天庭承继大统。太白金星姓李,名叫李长庚,是皋陶后人,知道有一支李氏李靖之后在云梯关居住,遂入关寻人,结果李姓后人,并无能超越托塔天王李靖的有德之人,但是却听说邻村张百忍,凡事皆可忍,而且模范执行“人神不通婚”天条,即使致妹妹瑶姬和大外甥杨蛟于死地,也在所不惜,遂举荐张百忍到天庭为帝。鉴于张百忍已经成仙,做天帝后不能再用人间名字“张百忍”,所以到天庭后,即取“白玉关”之“玉”,“黄圩”之”“黄”(后谐音为”皇”),为张百忍起名为“玉皇”,类似于现在“某县某村”。于是,张百忍前往天庭就职,成为“玉皇大帝”,简称“玉帝”。为弥补自己不顾亲情的错误,玉帝即位后邀请外甥杨戬和外甥女杨莲同来天庭。但是,杨戬记恨其害死母亲和哥哥,不愿前往,双方只好约下“听调不听宣”相处规则。当然,作为对李氏举荐之恩的回报,张百忍顺理成章地确定了自己养子哪吒的”太子”身份。

玉帝到天庭即位后,在众神辅佐下,很快恢复了天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