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

唐朝的时候,终南山秀才钟馗,家里十分贫苦,父母早亡,他和妹妹梨花相依为命,苦挨日子,但是钟馗人穷志不穷,读书下苦功。他埋头苦读了几十年,学得一脑子文才武略。日日想去闯荡,干一番大事业。

有一年,京城又临考期,钟馗想进京赶考。但家境贫穷,身无分文,上不了路。一天,附近长明寺中来了一个钱塘富商杜平,他正在向灾民施舍钱粮。钟馗早有耳闻,就到长明寺求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杜平见钟馗相貌堂堂,志向远大,才学出众,就与钟馗结为金兰之好,送他银两进京赶考,同时还打发个小婢侍候梨花。钟馗在路上晓行夜宿,急急赶向京城。在途中得病,但他还是跌跌撞撞地赶路。

有一天黄昏过后,月黑风高,来到一处山野坞,在昏迷中叫一群鬼“打了墙”,众恶鬼见钟馗相貌堂堂,妒恨得连声怪叫。有个怪头怪脑的恶鬼说:“改了他的容,换了他的貌!”恶鬼一哄而上,把钟馗按倒在地,他只觉得撕皮刺骨的疼痛,恶鬼们一阵狞笑,顿时无影无踪了。钟馗挣扎着起身赶路,终于按时到了京城长安,一考,果然是独占鳌头。主考大人赞赏他,将他取为贡士之首。但皇帝传见时觉得钟馗相貌丑得出奇,不肯点他状元。主考官一再禀奏,说钟馗才华出众,理当点为状元。钟馗也说明他在赴京途中,在荒野坞中的不幸遭遇。可是皇帝却以欺君之罪赐钟馗死罪。

钟馗是火暴性子,一时性起,大叫一声:“枉死人也。”就一头撞在一口铜鼎上,顿时流血如注,丧了性命。钟馗一缕阴魂,带着怒气、恨气、怨气,飘飘悠悠来到丰都,进了阴森的阎王殿中。钟馗见了阎罗王就指着他鼻子大骂:“你身居阴曹总司,却纵鬼毁我堂堂容貌,害得我中了状元,也一笔勾销。”

阎罗王被他骂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钟馗接着又骂道:“阳世皇帝是昏君,阴间阎王是昏王。这个世界阴阳里外,都是七颠八倒!”说着,不问青红皂白,抢步操起殿前一根金光闪亮的狼牙宝杵,胡乱打起来。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原来这是阎罗殿上的镇殿宝林,只要操在手中,一切鬼兵鬼将,统统不敢抵挡!阎罗王也只好提着蟒袍急急退朝。

钟馗将那镇殿宝杵七挥八舞,无意中打在一口大钟上。这口钟三丈六尺高,声音洪亮清远。原来这是通天钟,这“嘭”的一响,早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问:“冥界出了什么大事?”太白金星掐指一算,把钟馗的事大略讲了一遍。玉皇想开了:钟馗大闹金銮殿,骂了人间皇帝;又闹了阎罗王。上回孙猴子拿了金箍棒大闹天宫,弄得天界不宁;这回钟馗,拿了镇殿宝杵,说不定也要闹上天庭。对,快叫太白金星传阎罗王听旨。 不一会儿,阎罗王上了灵霄宝殿。玉皇说道:“此钟馗,人间奇才。他怀才不遇,触鼎身亡,自是悲恨,故而扰乱阴曹,情可容,为息其怒故封他驱邪斩祟将军,统领鬼卒三千,专管人间妖魔邪祟。”阎罗王领了玉帝旨意,急急赶向地府,这时钟馗早已闹得丰都满城风雨。因有玉帝旨意,阎罗王对钟馗只得忍让包涵。

​阎王亲自召来钟馗阴魂,传了玉帝旨意。 钟馗听说自己可以管人间妖魔邪祟,倒也能为人间消些灾祸,行些好事,也便领了旨意。阎王收回镇殿宝杵,赐给钟馗一把青锋斩妖剑,和一口化鬼葫芦,作为他的随身法宝。

崔府君

崔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据《西游记》第十回中记载:“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生前为官清正,死后当了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权冠古今,你们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笔,只需一勾一点,谁该死谁该活便只在须臾之间。

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宁州罗川县(今甘肃省正宁县)人。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当年唐太宗因牵涉泾河老龙一案,猝然驾崩,前往阴司三曹对质。于是魏征修书重托,崔珏不但保护唐太宗平安返阳,还私下给他添了二十年阳寿。在还阳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扫荡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草寇中惨死的成千上万的冤魂前来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纠纷,帮助李世民代借一库金银安抚众鬼,太宗方得脱身。崔珏也因此名声大震,并从中发了一笔横财。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阎罗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有人把阴律司视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来在阴阳界的崔畔搬到这里来了。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这崔判官是谁呢?丰都有人传为崔畔,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他的名字叫崔珏。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叙述了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错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要唐王还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宁,最后重病而亡。在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以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道:“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珏。”太宗道:“崔珏是谁?”征云道:“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再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把崔判官说得最正直无私的,既是判官,与己无关的,那他还是可以下得手的吧。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间传说,吴承恩才写进《西游记》?还是有了《西游记》中崔判的故事,酆都才有了鬼城中的崔判?一句两句是难以说清的。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在明代,酆都被传为“鬼城”已很有声势了,吴承恩能这么完整地写唐王游地府的故事,靠他一个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马王爷

在道教文化里,三只眼的马王爷是马神,在《南游记》里是三眼华光的殷纣王之子殷郊,在赵州桥的传说里是和鲁班争眼的马王爷。历史上有关马王爷的传闻承载了太多版本,那马王爷究竟是何许人也?

马王爷被老百姓尊称为马神,他全名叫”水草马明王”,属于道教里的灵官马元帅,因为长着灵光的三只眼能够明察秋毫,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诸神之一,被供奉为老百姓顶礼膜拜的神仙,所以马王爷的由来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种传说,最出名的是”灯芯得道”、”玉帝赐眼”。

灯芯得道

马王爷天生三眼,身穿金甲红袍,两手持金枪,脚踩风火轮,身后火焰缠绕,这种刚烈似火、英勇骁战的形象正是成为火神之后的模样。

最开始的传闻,马王爷其实是佛堂之上的供奉灯芯,因为听经顿悟,化身为有火魂的西天如来侍者至妙吉祥,驻守在雷音寺庙里成为震寺之神,之后独龙大王来寺庙里大闹,至妙吉祥用真火将其烧死而被玉帝打入凡间修炼。

被打入凡间的至妙吉祥找到了马姓的平民家庭里投胎,在他出生的那天如来佛祖在他天门一指,赐予了可通三界的天眼和五通的本领,一能天中行走、二能地中自裂、三能风中行、四能水中游走、五能火里穿行自如。而后来的至妙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马王爷,不仅有如来佛祖赐予的通天本事,还有像哪吒般秉行仗义的精神。

马王爷年幼之际,村庄大雨成灾,他便跑去找龙王要求他停止暴雨,让百姓们休养生息。龙王不肯,脾气火爆的马王爷与龙王厮打一番后,将龙王击杀。

之后,年小淘气的马王爷偷偷潜入斗牛宫,取走紫薇大帝的降魔金枪,后被紫薇大帝发觉将其镇住,马王爷吓得丢失了魂魄。不过马王爷虽然灵魂聚散,却还剩下一灵转世成为了火魔王公主的儿子,出生之日左右手上各有灵耀二字,又被称为马灵耀。马灵耀拜师学艺学得了一手好本事,降魔伏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玉帝册封他为五显灵官主持花宴。

马灵耀的是非恩怨永远和龙王家族摆脱不了关系,马灵耀与龙王两人又起了矛盾,在天庭大闹一场,把仙界闹得鸡犬不宁。

尽管如此,玉帝慧眼识人认为马灵耀天生有将才之相,后被封为华光大帝。这个又名马灵耀的”马王爷”也被写入了道教典籍《道法会元》里,和赵公明、温琼和关羽三人并列称为”道教四大元帅”,被后世老百姓称为”马王爷”。

马王爷的传说流传到了明代,人气居高不下,成为道教盛行被信仰供奉的天神,在《红楼梦》、《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多种传统文化典故里,马王爷的诞生也被神话成”以五团火花投胎于马氏金母”,成为斗天斗地为百姓主持公道的正义化身。

马王爷的骨子里流淌着决战与向往自由的情怀,寄托了贫苦百姓渴望公正的精神向往,成为了”民间的火神”。

玉帝赐眼

随着马王爷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你见识见识马王爷有几只眼”,这句话也成了百姓常挂嘴边的口头禅,马王爷的三只眼除了拥有独一无二的本事外,还有识善恶辨忠奸的美誉,这就是另一种说法。

玉帝曾经派马王爷、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等人游走四方,体察善恶疾苦,三神回到宫廷禀报人间一片祥和,唯独马王爷如实说出富人霸凌穷人,民间并不太平。

玉帝疑惑,派太白金星下凡考察这才发现了三神所报虚假,只有马王爷一人明察秋毫洁身自好,玉帝赐予了他第三只眼,意味着此人黑白分明秉公办事。从此,马王爷拥有了三只眼,目光如炬令人后怕,民间俗语称:”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

不管是灯芯得道还是玉帝赐眼,马王爷都有贵人相助又嫉恶如仇。他大有来头却不仗势欺人,因为有这样的真性情才拥有辨别是非曲直的第三只眼。

阎罗众官

阎罗王其麾下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地公、游星、城隍,无数阴兵鬼将等。

【1】鬼判官是地府鬼使,黑面阴神,人见人吓,鬼见鬼怕,手持生死册,记载无数生灵的寿命,阴曹地府共有四大判官:(1)赏善司宋开封府尹包拯:执掌善薄,身着绿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在六道轮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需在孟婆处喝一碗迷魂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2)罚恶司圣君钟馗: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凡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他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阴差送到罚恶刑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等,重返阳世。(3)察查司宋朝寇准:双目如电,刚直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报,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平反昭雪。(4)阴律司掌生死簿范仲淹:范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2】黑白无常,此二神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1)白无常名为谢必安,属阳。时常满面笑容,身材高瘦,面色惨白,口吐长舌,其头上官帽写有“一见生财”四字,予感谢并对恭敬神明之人以好运,尊之曰“活无常”,“白爷”,“七爷”等。对男性吸其阴魂,对女性散其阴魄。(2)黑无常名为范无救(或称无赦),属阴。面容凶悍,身宽体胖,个小面黑,官帽上写有“天下太平”四字,意为对违抗法令身负罪过者一概无赦,尊之曰“矮爷”,“黑爷”,“八爷”。对女性吸其阳魂,对男性散其阳魄。

【3】牛头马面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的勾魂使者。

【4】孟婆是地府中专司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为所有前往投胎的灵体提供孟婆汤,以消除鬼魂的记忆。

【5】地公掌管地府行政的,除了保护乡里安宁平静,同时隶属于城隍之下,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

【6】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等。

【7】游星就是日夜游神,是四处游荡的凶神,分别于日间、夜间监督人间的善恶,隶属于城隍之下。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诞辰日期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没有明确。民国期间,是以民间接受程度较高的《谷梁传》所记载的孔子诞辰日期为标准,即“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由于近代推行西学,并且,便将其推算为西历,但西方主要历法有两部,即“儒略历”和“格里历”,分别推算为“孺略历公元前551年10月4日”和“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最终,民国政府选择了主流的“格里历”,并将当时的“教师节”定为9月28日。

2024年是孔子诞辰2574周年还是2575年?

下面介绍下历史纪年如何计算:

一、公元525年,叙利亚有个名叫埃克西的僧侣,他为了推算耶稣“复活”的日期,认为耶稣诞生在距他那时525年之前,于是,他建议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起始第一年——公元1年,在此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公元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13世于公元1582年颁定历法,就是现在的公历,俗称阳历、太阳历、格里历,当时0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因此也未设公元0年,这样一直延续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决定采用这一纪年方式。

二、关于公元前后。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为界,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

三、 关于世纪纪年。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如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1就行了,公元前也是如此,例,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如由世纪换为年代,需知道一个世纪的跨度,例,19世纪指从1800年-1899年。但是注意,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00年。比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请转化为世纪纪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

四、关于计算年代。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例:司马迁(公元前190-公元前145),他的年龄应该是190-145=45,而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减去1,例:光武帝(公元前6年—57年),那他的年龄是6+57-1=62。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今年是2024年,则,今年是孔子诞辰2574周年,即2024-(-551)-1=2574。

由于中、日、韩、越等国家都按2575年计算,可以理解为虚岁,而非周年。

五、关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是把中华民国成立之年作为第一年。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这一天,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是把传说中的耶稣生年作为第一年,这一年之前,为公元前,之后(含耶稣生年)为公元后。

六、如何快速而正确的换算呢?

我们假设民国元年(1912年)的前一年(1911年)为民国0年,在民国0年(1911年)的基础上换算出民国多少年或公元哪一年。其方法是:已知公元××××年,换算该年为民国多少年,则公式为公元××××年-1911年=民国××年;已知民国××年,换算成公元××××年,则公式为公元××××年=民国××年+1911年。这种方法换算出的结果不需再加或再减一年,一步就可得出所要换算的结果。例如:计算1937年是民国几年,根据公式可得,1937-1911=26;计算民国36年是公元哪一年,根据公式可得,36+1911=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