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

神话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们就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产生了畏惧之心,进而将这些无法理解的未知领域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我国的神话传说大体上可分为上古神话、宗教神话、民间神话和文学神话等四大种类。

在神话传说中,宇宙空间一般被划分为三界,即天界、人间和地府。像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些道教尊神生活在天界;普通凡人则是生活在人间;而地府则是人们逝去之后的“魂归之所”,传说中要迈过鬼门关、喝过孟婆汤、跨过奈何桥,最后再重新转世为人。

冥界由酆都大帝和东岳大帝统御。酆都大帝,也叫酆都北阴大帝、九幽拔罪天尊等,是紫微大帝在冥界的化身,为阴间鬼魂之宗;而东岳大帝由东岳泰山神格化而来,“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在酆都大帝和东岳大帝之下还有很多冥神,比如十殿阎罗、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等,其中还有著名的冥府四大判官。

判官是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官名,冥府有著名的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察查司陆之道,阴律司崔珏。

赏善司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魏征的主要成就有:劝降李勣;规劝唐太宗,推行王道;勘定古籍等等。作为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为何魏征会成为传说中的判官呢?这就要提到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了,在原著里,魏征为天上的武曲星下凡,泾河龙王与袁守城打赌时,私自篡改了雨量和时辰,因而触犯了天条。魏征在睡梦中,奉玉帝之命,监斩泾河龙王。由于魏征生前刚正不阿,并且为官清廉,因此在他死后被封为负责赏善的判官。

罚恶司钟馗

四大判官里,钟馗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一位了。民间和道教信仰里,钟馗身兼数职,是一位“万应之神”,既是门神,又是冥神,还是财神。钟馗原本是唐朝初年终南山人士,他生来样貌丑陋,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科举考试考中贡士之首,但是因为相貌原因失去了状元之位,钟馗不堪羞辱,一怒之下撞上大殿柱子上而亡。唐玄宗感念其性情刚直,赐予他进士绿袍下葬。

后来唐玄宗偶患脾病,久治不愈,原来是梦里常有一只小鬼来侵扰。钟馗所化的大鬼消灭了小鬼,唐玄宗痊愈。唐玄宗命令吴道子画了一幅钟馗像挂在宫中,自此钟馗成了趋吉避凶的镇宅门神。当钟馗天师手持青锋七星剑时,他就是一位降妖除魔之神;当钟馗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时,他是一位镇宅赐福的门神;当钟馗手持判官笔时,又成了冥府罚恶的判官。

察查司陆之道

陆之道其实与民间小说《聊斋志异》有关,是小说里“陆判”的原型。传说书生朱尔旦与一群学子饮酒作诗时,众学子借着酒兴捉弄朱尔旦,让他把阎王殿里的陆判官背来喝酒,朱尔旦真的把陆判背了回去。后来陆判官竟然和朱尔旦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期间还为朱尔旦换心。陆判官看到生死簿上有朱尔旦的名字,就告诉朱尔旦他的阳寿快到了,不过朱尔旦生性豁达,对此也不以为意,并没有让陆判官帮他增添阳寿。

阴律司崔珏

崔钰是冥府里掌管生死簿的人,他手里拿着判官笔,根据一个人的善恶来决定是否添寿。同样是在神魔小说《西游记》里,唐太宗因泾河老龙阴司告状,前往阴司当面对质。魏征就修书一封,请崔珏判官帮忙,保护唐太宗顺利返回阳间,同时又为他增加了二十年阳寿。关于崔钰的来历,其实原著里魏征已经说明:“崔钰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後升礼部侍郎。臣同乡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

钟馗

唐朝的时候,终南山秀才钟馗,家里十分贫苦,父母早亡,他和妹妹梨花相依为命,苦挨日子,但是钟馗人穷志不穷,读书下苦功。他埋头苦读了几十年,学得一脑子文才武略。日日想去闯荡,干一番大事业。

有一年,京城又临考期,钟馗想进京赶考。但家境贫穷,身无分文,上不了路。一天,附近长明寺中来了一个钱塘富商杜平,他正在向灾民施舍钱粮。钟馗早有耳闻,就到长明寺求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杜平见钟馗相貌堂堂,志向远大,才学出众,就与钟馗结为金兰之好,送他银两进京赶考,同时还打发个小婢侍候梨花。钟馗在路上晓行夜宿,急急赶向京城。在途中得病,但他还是跌跌撞撞地赶路。

有一天黄昏过后,月黑风高,来到一处山野坞,在昏迷中叫一群鬼“打了墙”,众恶鬼见钟馗相貌堂堂,妒恨得连声怪叫。有个怪头怪脑的恶鬼说:“改了他的容,换了他的貌!”恶鬼一哄而上,把钟馗按倒在地,他只觉得撕皮刺骨的疼痛,恶鬼们一阵狞笑,顿时无影无踪了。钟馗挣扎着起身赶路,终于按时到了京城长安,一考,果然是独占鳌头。主考大人赞赏他,将他取为贡士之首。但皇帝传见时觉得钟馗相貌丑得出奇,不肯点他状元。主考官一再禀奏,说钟馗才华出众,理当点为状元。钟馗也说明他在赴京途中,在荒野坞中的不幸遭遇。可是皇帝却以欺君之罪赐钟馗死罪。

钟馗是火暴性子,一时性起,大叫一声:“枉死人也。”就一头撞在一口铜鼎上,顿时流血如注,丧了性命。钟馗一缕阴魂,带着怒气、恨气、怨气,飘飘悠悠来到丰都,进了阴森的阎王殿中。钟馗见了阎罗王就指着他鼻子大骂:“你身居阴曹总司,却纵鬼毁我堂堂容貌,害得我中了状元,也一笔勾销。”

阎罗王被他骂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钟馗接着又骂道:“阳世皇帝是昏君,阴间阎王是昏王。这个世界阴阳里外,都是七颠八倒!”说着,不问青红皂白,抢步操起殿前一根金光闪亮的狼牙宝杵,胡乱打起来。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原来这是阎罗殿上的镇殿宝林,只要操在手中,一切鬼兵鬼将,统统不敢抵挡!阎罗王也只好提着蟒袍急急退朝。

钟馗将那镇殿宝杵七挥八舞,无意中打在一口大钟上。这口钟三丈六尺高,声音洪亮清远。原来这是通天钟,这“嘭”的一响,早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问:“冥界出了什么大事?”太白金星掐指一算,把钟馗的事大略讲了一遍。玉皇想开了:钟馗大闹金銮殿,骂了人间皇帝;又闹了阎罗王。上回孙猴子拿了金箍棒大闹天宫,弄得天界不宁;这回钟馗,拿了镇殿宝杵,说不定也要闹上天庭。对,快叫太白金星传阎罗王听旨。 不一会儿,阎罗王上了灵霄宝殿。玉皇说道:“此钟馗,人间奇才。他怀才不遇,触鼎身亡,自是悲恨,故而扰乱阴曹,情可容,为息其怒故封他驱邪斩祟将军,统领鬼卒三千,专管人间妖魔邪祟。”阎罗王领了玉帝旨意,急急赶向地府,这时钟馗早已闹得丰都满城风雨。因有玉帝旨意,阎罗王对钟馗只得忍让包涵。

​阎王亲自召来钟馗阴魂,传了玉帝旨意。 钟馗听说自己可以管人间妖魔邪祟,倒也能为人间消些灾祸,行些好事,也便领了旨意。阎王收回镇殿宝杵,赐给钟馗一把青锋斩妖剑,和一口化鬼葫芦,作为他的随身法宝。

崔府君

崔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据《西游记》第十回中记载:“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生前为官清正,死后当了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权冠古今,你们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笔,只需一勾一点,谁该死谁该活便只在须臾之间。

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宁州罗川县(今甘肃省正宁县)人。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当年唐太宗因牵涉泾河老龙一案,猝然驾崩,前往阴司三曹对质。于是魏征修书重托,崔珏不但保护唐太宗平安返阳,还私下给他添了二十年阳寿。在还阳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扫荡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草寇中惨死的成千上万的冤魂前来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纠纷,帮助李世民代借一库金银安抚众鬼,太宗方得脱身。崔珏也因此名声大震,并从中发了一笔横财。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阎罗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有人把阴律司视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来在阴阳界的崔畔搬到这里来了。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这崔判官是谁呢?丰都有人传为崔畔,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他的名字叫崔珏。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叙述了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错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要唐王还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宁,最后重病而亡。在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以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道:“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珏。”太宗道:“崔珏是谁?”征云道:“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再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把崔判官说得最正直无私的,既是判官,与己无关的,那他还是可以下得手的吧。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间传说,吴承恩才写进《西游记》?还是有了《西游记》中崔判的故事,酆都才有了鬼城中的崔判?一句两句是难以说清的。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在明代,酆都被传为“鬼城”已很有声势了,吴承恩能这么完整地写唐王游地府的故事,靠他一个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马王爷

在道教文化里,三只眼的马王爷是马神,在《南游记》里是三眼华光的殷纣王之子殷郊,在赵州桥的传说里是和鲁班争眼的马王爷。历史上有关马王爷的传闻承载了太多版本,那马王爷究竟是何许人也?

马王爷被老百姓尊称为马神,他全名叫”水草马明王”,属于道教里的灵官马元帅,因为长着灵光的三只眼能够明察秋毫,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诸神之一,被供奉为老百姓顶礼膜拜的神仙,所以马王爷的由来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种传说,最出名的是”灯芯得道”、”玉帝赐眼”。

灯芯得道

马王爷天生三眼,身穿金甲红袍,两手持金枪,脚踩风火轮,身后火焰缠绕,这种刚烈似火、英勇骁战的形象正是成为火神之后的模样。

最开始的传闻,马王爷其实是佛堂之上的供奉灯芯,因为听经顿悟,化身为有火魂的西天如来侍者至妙吉祥,驻守在雷音寺庙里成为震寺之神,之后独龙大王来寺庙里大闹,至妙吉祥用真火将其烧死而被玉帝打入凡间修炼。

被打入凡间的至妙吉祥找到了马姓的平民家庭里投胎,在他出生的那天如来佛祖在他天门一指,赐予了可通三界的天眼和五通的本领,一能天中行走、二能地中自裂、三能风中行、四能水中游走、五能火里穿行自如。而后来的至妙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马王爷,不仅有如来佛祖赐予的通天本事,还有像哪吒般秉行仗义的精神。

马王爷年幼之际,村庄大雨成灾,他便跑去找龙王要求他停止暴雨,让百姓们休养生息。龙王不肯,脾气火爆的马王爷与龙王厮打一番后,将龙王击杀。

之后,年小淘气的马王爷偷偷潜入斗牛宫,取走紫薇大帝的降魔金枪,后被紫薇大帝发觉将其镇住,马王爷吓得丢失了魂魄。不过马王爷虽然灵魂聚散,却还剩下一灵转世成为了火魔王公主的儿子,出生之日左右手上各有灵耀二字,又被称为马灵耀。马灵耀拜师学艺学得了一手好本事,降魔伏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玉帝册封他为五显灵官主持花宴。

马灵耀的是非恩怨永远和龙王家族摆脱不了关系,马灵耀与龙王两人又起了矛盾,在天庭大闹一场,把仙界闹得鸡犬不宁。

尽管如此,玉帝慧眼识人认为马灵耀天生有将才之相,后被封为华光大帝。这个又名马灵耀的”马王爷”也被写入了道教典籍《道法会元》里,和赵公明、温琼和关羽三人并列称为”道教四大元帅”,被后世老百姓称为”马王爷”。

马王爷的传说流传到了明代,人气居高不下,成为道教盛行被信仰供奉的天神,在《红楼梦》、《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多种传统文化典故里,马王爷的诞生也被神话成”以五团火花投胎于马氏金母”,成为斗天斗地为百姓主持公道的正义化身。

马王爷的骨子里流淌着决战与向往自由的情怀,寄托了贫苦百姓渴望公正的精神向往,成为了”民间的火神”。

玉帝赐眼

随着马王爷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你见识见识马王爷有几只眼”,这句话也成了百姓常挂嘴边的口头禅,马王爷的三只眼除了拥有独一无二的本事外,还有识善恶辨忠奸的美誉,这就是另一种说法。

玉帝曾经派马王爷、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等人游走四方,体察善恶疾苦,三神回到宫廷禀报人间一片祥和,唯独马王爷如实说出富人霸凌穷人,民间并不太平。

玉帝疑惑,派太白金星下凡考察这才发现了三神所报虚假,只有马王爷一人明察秋毫洁身自好,玉帝赐予了他第三只眼,意味着此人黑白分明秉公办事。从此,马王爷拥有了三只眼,目光如炬令人后怕,民间俗语称:”你可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

不管是灯芯得道还是玉帝赐眼,马王爷都有贵人相助又嫉恶如仇。他大有来头却不仗势欺人,因为有这样的真性情才拥有辨别是非曲直的第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