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 又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成立于一九七三年,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大多数银行已使用SWIFT系统。SWIFT的使用,使银行的结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结算速度。由于SWIFT的格式具有标准化,目前信用证的格式主要都是用SWIFT电文。
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同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美国纽约分别设立交换中心(Swifting Center),并为各参加国开设集线中心(National Concentration),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快捷、准确、优良的服务。SWIFT运营着世界级的金融电文网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它与同业交换电文(Message)来完成金融交易。除此之外,SWIFT还向金融机构销售软件和服务,其中大部分的用户都在使用SWIFT网络。
SWIFT组织成立于1973年5月,其全球计算机数据通讯网在荷兰和美国设有运行中心,在各会员国设有地区处理站,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宣布正式成立SWIFT,其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它是为了解决各国金融通信不能适应国际间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长而设立的非盈利性组织,负责设计、建立和管理SWIFT国际网络,以便在该组织成员间进行国际金融信息的传输和确定路由。
从1974年开始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
1977年夏,完成了环球同业金融电信网络(SWIFT网络)系统的各项建设和开发工作,并正式投入运营。
1977年时SWIFT在全世界就拥有会员国150多个,会员银行5000多家,SWIFT系统日处理SWIFT电讯300万笔,高峰达330万笔。
到2007年6月为止,SWIFT的服务已经遍及207个国家,接入的金融机构超过8100家。台湾地区唯一的具有商业策略以及服务供应伙伴资格的是资通电脑Ares。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SWIFT信用证是正式的、合法的,被信用证各当事人所接受的、国际通用的信用证,信用证是指凡通过SWIFT系统开立或予以通知的信用证。采用SWIFT信用证必须遵守SWIFT的规定,也必须使用SWIFT手册规定的代号(Tag),而且信用证必须遵循国际商会2007年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各项条款的规定。在SWIFT信用证可省去开证行的承诺条款(Undertaking Clause),但不因此免除银行所应承担的义务。SWIFT信用证的特点是快速、准确、简明、可靠。
该组织创立之后,其成员银行数逐年迅速增加。从1987年开始,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经纪人、投资公司、证券公司 和证券交易所等,开始使用 SWIFT。至2010年,该网络已遍布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安全报文传输服务与相关接口软件,支援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时支付清算系统。
1980年SWIFT联接到香港。我国的中国银行于1983年加入SWIFT,是SWIFT组织的第1034家成员行,并于1985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成为我国与国际金融标准接轨的重要里程碑。之后,我国的各国有商业银行及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也先后加入SWIFT。
进入90年代后,除国有商业银行外,中国所有可以办理国际银行业务的外资和侨资银行以及地方性银行纷纷加入SWIFT。SWIFT的使用也从总行逐步扩展到分行。1995年,SWIFT在北京电报大楼和上海长话大楼设立了SWIFT访问点SAP(SWIFT Access Point),它们分别与新加坡和香港的SWIFT区域处理中心主节点连接,为用户提供自动路由选择。
为更好地为亚太地区用户服务,SWIFT于1994 年在香港设立了除美国和荷兰之外的第三个支持中心,这样,中国用户就可得到SWIFT支持中心讲中文的员工的技术服务。SWIFT还在全球17个地点设有办事处,其2000名的专业人员来自55个国家,其中北京办事处于1999年成立。
全世界金融数据传输、文件传输、直通处理STP(Straight Through Process)、撮合,清算和净额支付服务、操作信息服务、软件服务、认证技术服务、客户培训和24小时技术支持。
SWIFT自投入运行以来,以其高效、可靠、低廉和完善的服务,在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加速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流通和国际金融结算,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已成为环球银行金融通信协会的会员。这也就是为什么PP只支持电汇这几家国内银行的原因。
SWIFT的设计能力是每天传输1100万条电文,而当前每日传送500万条电文,这些电文划拨的资金以万亿美元计,它依靠的便是其提供的240种以上电文标准。SWIFT的电文标准格式,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这里面用于区分各家银行的代码,就是SWIFT Code,依靠SWIFT Code便会将相应的款项准确的汇入指定的银行。
SWIFT Code是由该协会提出并被ISO通过的银行识别代码,其原名是BIC(Bank Identifier Code),但是BIC这个名字意思太泛,担心有人理解成别的银行识别代码系统,故渐渐大家约定俗成地把BIC叫作SWIFT Code了。SWIFT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是一个由金融机构共同拥有的私营股份公司,按比利时的法律登记注册,由会员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协同管理。
SWIFT银行识别代码
每家申请加入SWIFT组织的银行都必须事先按照SWIFT组织的统一原则,制定出本行的SWIFT地址代码,经 SWIFT组织批准后正式生效。银行识别代码(Bank Identifier Code—BIC)是由电脑可以自动判读的八位或是十一位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组成,用于在SWIFT电文中明确区分金融交易中相关的不同金融机构。 凡该协会的成员银行都有自己特定的SWIFT代码,即SWIFT Code。在电汇时,汇出行按照收款行的SWIFT Code发送付款电文,就可将款项汇至收款行。该号相当于各个银行的身份证号。
十一位数字或字母的BIC可以拆分为银行代码、国家代码、地区代码和分行代码四部分。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为例,其银行识别代码为BKCHCNBJ300。其含义为:BKCH(银行代码)、CN(国家代码)、BJ(地区代码)、300(分行代码)。
(1)银行代码(Bank Code):由四位英文字母组成,每家银行只有一个银行代码,并由其自定,通常是该行的行名字头缩写,适用于其所有的分支机构。
(2)国家代码(Country Code):由两位英文字母组成,用以区分用户所在的国家和地理区域。
(3)地区代码(Location Code):由0、1以外的两位数字或两位字母组成,用以区分位于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如时区、省、州、城市等。
(4)分行代码(Branch Code):由三位字母或数字组成,用来区分一个国家里某一分行、组织或部门。如果银行的BIC只有八位而无分行代码时,其初始值订为“XXX”。
同时,SWIFT还为没有加入SWIFT组织的银行,按照此规则编制一种在电文中代替输入其银行全称的代码。所有此类代码均在最后三位加上“BIC”三个字母,用来区别于正式SWIFT会员银行的SWIFT地址代码。
SWIFT Code的查询方法
要查询某家银行的SWIFT Code,推荐的方式是:
(1)直接去银行询问工作人员
(2)可以打电话咨询。
(3)通过SWIFT的官方网站查询:
①精确查找,进入网站后,如果你知道银行的SWIFT代码(BIC Code)或机构关键字(Institution Keyword),可以做快速查找它的信息;例如:中国银行的 关键字是Bank of China,输入就可以查询中国银行在全世界的分行的SWIFT Code,当然包括大陆各地的代码。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到,内地分行的开始8位全部是BKCHCNBJ,可以直接在BIC搜索下输入这8位,列出国内中国银 行各地分行的SWIFT Code。
②若不太清楚,那么就可进入另一个查询页面,进行详细的查找,点击下方的位置即可进入。
国内各银行总行的SWIFT代码
中国银行:BKCHCNBJ
工商银行:ICBKCNBJ
建设银行:PCBCCNBJ
农业银行:ABOCCNBJ
招商银行:CMBCCNBS
交通银行:COMMCN
中信银行:CIBKCNBJ
兴业银行:FJIBCNBA
民生银行:MSBCCNBJ
华夏银行:HXBKCN
浦发银行:SPDBCNSH
汇丰银行:HSBCCNSH
渣打银行:SCBLCNSX
花旗银行:CITICNSX
德意志银行:DEUTCNSH
瑞士银行:UBSWCNBJ
荷兰银行:ABNACNSH
香港汇丰:BLICHKHK
香港花旗:CITIHK
香港东亚银行:BEASCNSH
代码后需要统一添加分行阿拉伯数字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