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鲁士与托米丽司

居鲁士大帝(公元前600或576年-前530年,在位约29-31年)即居鲁士二世,波斯帝国的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dynasty)的第一位皇帝。

阿契美尼德帝国(第一波斯帝国)(Achaemenid Empire,前550-前330年)是古代世界最大的一个帝国,历经了200-400年之久。波斯帝国当时占地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人口估计在5000万以上,波斯帝国的中心,位于现在的伊朗地区。

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学家,对波斯帝国的统治者评价,不少都是负面的,唯一的例外是居鲁士大帝:仁慈宽容,创立“大统一,小自治”模式,将50多个国家整合为一。

根据“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前539年,居鲁士的大军围困了当时世界最富庶的巴比伦,但是没有攻城。巴格达建立在幼发拉底河岸边,城门下面的闸门封锁住了从河流进入巴格达的可能性。

居鲁士查清了这些情报,趁着巴比伦节日之夜派出大军“从上游截断了河水”,使幼发拉底河的水位突然降低到低水位,波斯精兵趁着夜色,从河底钻过城门下面的闸门,进入了固若金汤的巴格达。高大坚固的巴比伦城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第二天,居鲁士大帝入城,废黜了巴比伦国王,释放了奴隶,宽恕了所有人。《圣经》记载:巴比伦国王囚禁的以色列人被居鲁士大帝放回到耶路撒冷,并且允许以色列人重建被巴比伦人摧毁的神庙(圣殿)。

希腊人,以色列人,波斯人都记录了居鲁士大帝的伟业和仁慈。 

关于居鲁士的死,“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得更加绘声绘色,比司马迁的《史记》里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这里出现的一位女王,与以色列的莎美乐和埃及的艳后一样,成为西方艺术中永不凋谢的题材之一。 

中亚有一个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的国家,“生活方式与服装都类似于斯基台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一个美丽的女王托米丽司(Tomyris),这个民族擅长骑马和射箭,经常南下侵扰。居鲁士的谋士建议:征服埃及之前,首先必须征服马萨革泰人,免除后顾之忧。于是,居鲁士首先给女王送去了一份“和亲”的建议,当然被女王拒绝了。

“先礼后兵”,居鲁士名正言顺开始了一次远征:从伊朗出发,渡过了锡尔河(Syr Darya,现哈萨克斯坦境内)。托米丽司女王要求居鲁士停止侵略,居鲁士不同意;托米丽司女王又要求双方约定时间和战场,堂堂正正的决战一场,居鲁士同意了。

一开战,居鲁士的军队就大败而逃,托米丽司女王的儿子斯帕尔迦披西斯王子(Spargapises)率领凶悍的骑兵,占领了“仅有少数老弱病残把守”的波斯大本营:这里,堆满了食物和美酒。王子和他的骑兵队伍很快喝得酩酊大醉,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居鲁士的大军返身杀回,俘获了昏睡中的王子。

原来,居鲁士又一次进行了间谍战:他查明,马萨革泰人从来不喝酒,只喝奶。一旦喝酒必定大醉而丧失战斗力。所以,居鲁士先在军营里为王子的军队准备了大量的美酒,然后佯败,诱敌深入……活捉了王子,作为人质。

本来,居鲁士可以开始和平谈判,兵不血刃地再次拿下一块属地。但是,意外发生了:王子酒醒以后羞愧难当,愤而自杀了。

失去了儿子的女王狂怒了,她修书痛斥居鲁士毫无信用,发誓要让“嗜血的居鲁士喝够血”,让他的军队淹没在血海里,并且再次约定“堂堂正正的决战”。实在没有什么台阶可下,居鲁士硬着头皮答应了“堂堂正正的决战”。

女王和王子的悲剧,感动了很多斯基台人的游牧部落。一场空前残酷的战争在哈萨克斯坦腹地展开了,无数斯基台骑兵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大会战,居鲁士大帝遇到了“人生中最为残酷激烈的一场战役”。

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没有人知道,互相杀戮进行了多少天。 双方完全杀红了眼,没有任何俘虏的纪录。波斯远征军,几乎全部阵亡,连马革裹尸的机会也没有。居鲁士也死了,后来他的陵墓是空的,只是一个“衣冠冢”。

女王胜利了。但是女王仍不解恨:她割下居鲁士的头,放进装满血的革囊,实践了让“嗜血的居鲁士喝够血”的誓言。后来,她每天都用居鲁士的头盖骨做成碗喝酒,直到她离开人间,去见她心爱的儿子……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曲折动人的故事,与中国项羽的“霸王别姬”一样,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代代传诵。

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心: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从城邦国家,到地区性王国,再到洲际大帝国。最后出现的波斯帝国是中东历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巨大帝国,波斯帝国的出现,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篇章的总结。尤其是其创立者居鲁士大帝:征战,征服和对被征服者的宽容,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重的印记。

第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被希腊灭亡后,进入了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period,前323-前30年)。希腊化时代加上继承希腊文明的罗马帝国时代,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被异族统治了约600年。

居鲁士大帝的衣冠冢,获得了一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托米丽司女王的名字,成为了一个罗马尼亚城市的名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