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上的朝鲜人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之外的领土被俄国人霸占。这使得俄国、朝鲜两国两个本来毫无关联的国家在图们江口接壤,顺道把中国东北出海口彻底锁死。
就在沙俄收取外东北的当年,第一对朝鲜族夫妇私自越过图们江进入沙俄境内。当时的半岛北部与我国北方面临着类似的旱涝自然灾害,为了谋取活路,朝鲜人同样选择了向黑土地讨生计,一部分朝鲜人选择进入黑吉辽大东北一带,另一部分则闯入沙俄远东地区。
那时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土地肥沃,俄国人为了获得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对朝鲜人的到来十分欢迎,并为之提供包括耕种、保卫在内的大量便利条件。日韩合并之后,来到远东地区的亡国朝鲜人越来越多,总数已经达到了10万以上。
02 二战,向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生活在苏联远东和滨海边疆区的朝鲜族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变。日本侵略整个东三省之后,苏联远东地区便成为了日俄双方的对峙前线。当时朝鲜与中国东北的朝鲜族都处在关东军的统治下,甚至一部队朝鲜人还加入了日本人傀儡部队为虎作伥。
于是,在日本人的政治引诱下,一些位于俄国边境的朝鲜族人开始利用朝鲜族群体,在远东地区进行间谍活动。由于朝鲜人在远东数量众多,素质良莠不齐,且与日本人在相貌上难以区分,远东的苏联当局在频发的间谍破坏活动中逐渐开始将部分间谍的行为与整体在苏朝鲜人划上了等号。
随着日本人在中国掀起全面侵华战争,钢铁慈父斯大林对于远东的局势日益重视。在“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指导思想下,苏联当局选择这些可疑分子全部迁徙到中亚地区。一来朝鲜族人善于耕作,而当时的中亚地区地广人稀,有大片尚未开垦的土地,恰好是他们建设中亚的好时机,二来可以将他们与日本侵略势力完全分离开来,净化远东的政治生态。如此一举兼得的举措,斯大林选择立马执行。在不到六十天的时间里,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将生活在远东和滨海边疆区的20万朝鲜族人“迁移”到中亚地区。
03 中亚朝鲜人
除少数朝鲜人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之外,大部分朝鲜族人被迁移到了哈萨克。当列车接近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境内时,俄国人开始用“播撒”法安置朝鲜族人:分距离设置对朝鲜人进行集中安置,设立类似于今天犹太人定居点一样的农业生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