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的回车

word里有软回车和硬回车两种回车,其实中间还有个“薛定谔换行”。

软回车是按Shift+Enter产生的,当在word里打开显示所有标记,就会发现一个向下箭头,可以达到换行的效果,但是上下文还是同一个段落,在设置样式的时候上下还是一个整体。软回车在word里的符号是^l,它的ASCII编码是chr(11)。

在word的“查找”和“替换”窗口无论是否勾选“使用通配符”,既可以用^l也可以用^11,注意,是(1)查找和(2)替换时无论(3)勾选通配符和(4)取消使用通配符,这几种情况分别都可以用^l或^11,这很重要,因为不是所有符号都支持。

硬回车是按下回车键产生的,同时作为段落标记和回车,可以把上下文分为两个段落(Paragraph),可以设置不同的样式(大纲级别、行距之类的),它在ASCII里的编码是chr(13),在word里的符号是^p。

和软回车不同的是,查找、替换、使用通配符这几种情况下,^13和^P不是都支持的,简单的说,只有在“查找+使用通配符”这一种情况下才能使用^13。

为什么会这样?^13和^p有什么区别?

这就要提到下边“薛定谔换行”。

当需要把软回车替换为硬回车时,通过替换框中将^11替换为^13,发现向下箭头变成了普通的硬回车符号,但是,这个回车符和普通回车符不同,光标可以放在回车符后边,这本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如果改变上下段落的样式,会发现相邻的段落样式也改变了,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个假的段落标记“薛定谔换行”,也就是^13和^p的差别。

^13和^p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在VBA中的VBA.ASC值都是13,word会把^13自动转换为^p,但是当从文本文件等其他地方把包含^13的文字直接复制进word,它就出现了,在排版过程中尤其是通过VBA操作word文档时候可能掉进这个陷阱,包括上边提到的把^11替换为^13时,这时候需要通过复制、选择性粘贴,word才会把^13转换为正常的^p。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