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技术

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氢能被明确纳入“新型储能”,意味着氢储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氢储能作为一种化学储能方式,是少有的能够储存百GW·h以上,且可同时适用于极短或极长时间供电的能量储备方式,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

1、氢储能的工作原理

氢储能技术是利用了电-氢-电互变性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就是将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电力间歇产生和传输被限的现象常有发生,利用富余的、非高峰的或低质量的电力大规模制氢,将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在电力输出不足时利用氢气通过燃料电池或其它方式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模式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同时也可以将此过程中生产的氢气分配到交通、冶金等其他工业领域中直接利用,提高经济性。

氢储能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制氢系统、储氢系统、氢发电系统。该系统基于电能链和氢产业链两条路径实现能量流转,提升电网电能质量与氢气的附加价值。

2、氢储能的优缺点

氢储能的优点:

氢储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无碳能源存储技术,是化学储能的延伸,具有能量密度高、运行维护成本低、存储时间长、无污染、与环境兼容性好等优点 。同时,氢储能的功率、能量可独立优化,储电和发电过程无须分时操作,是一种理想的绿色储能技术。另外,氢储能相比化学电池储能方式具有容量增减适应性强、大容量、储能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氢储能将成为解决电网调峰和“弃风/弃光”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储能系统可以依照储能密度、放电功率及储存时间来加以分类。这三个参数最终其决定储能能力。而各类不同的储能系统,其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无论是从储能密度还是从储存时间来说,氢储能都有着绝对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储能中。

氢储能的缺点:

氢储能相较于其他储能方式的劣势在于能源转化效率低、投资成本高。目前氢储能的整体电-氢-电的能量效率仅为30%左右,能量损失高于其他常用的储能技术。

3、氢储能的应用场景

氢储能技术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规模化储能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削峰填谷、用户冷热电气联供、微电网等场景等诸多场景。

(1)可再生能源消纳。将电解制氢技术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场景,在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消纳的同时,还能够优化风电/光伏场群的出线容量,从而降低电网外送输电容量的投资,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

(2)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具备快速响应及启停能力的电解制氢系统,在用电高峰时可用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大容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在电网超负荷运行时用作调峰机组,以满足发电需求。

(3)削峰填谷、需求侧响应。电解制氢系统可在用户侧利用谷电制氢实现调峰,也可通过电力需求侧实时管理系统,作为灵活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制取的氢气储存起来,还可用于加氢站加氢服务。

(4)微电网。电解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用于构建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进行氢、热、电联供,实现偏远地区可靠供能。

(5)热电联供。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建筑、社区等供热,并作为备用电源,与电力、热力等能源品种实现互联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氢储能示范工程

在氢储能领域,欧、美、日等国起步较早,走在世界前列,根据既定的氢能发展战略有序推进,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在国内,氢储能技术目前还处于示范应用阶段。

国内示范项目

(1)安徽六安:国内首个MW级氢储能项目

六安建设的兆瓦级固体聚合物电解水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示范项目,是由国网安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落户金安经济开发区,占地10亩,建设的 1WM分布式氢能综合利用站,是国内第一个兆瓦级氢能源储能电站。

(2)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 “绿氢”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

由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百千瓦级氢利用系统装备及管控技术成果,将在浙江台州大陈岛氢利用工程进行示范应用。示范工程制氢与发电功率100千瓦,储氢容量200立方米(标准状态),供电时长逾2小时,“制氢—燃料电池热电气联供”全系统综合能效超过72%,整体技术国际领先。该工程是氢能在偏远地区供能的首次示范,也是国内首个针对海岛的氢能综合利用工程。工程不仅可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长时备电等应用,还可实现电、热、氢、氧的清洁供应,满足岛内用户多种用能需求。

(3)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示范项目—南通安思卓光伏制氢微电网项目

2021年7月,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负责投运的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示范项目在如皋成功测试和验收了由南通安思卓设计、建设的光伏制氢,氢基储能的微电网项目。该氢能小镇项目建立氢基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解决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高效利用的瓶颈,向氢基社区迈出一大步。

国外示范项目

(1)德国在勃兰登堡州的普伦茨劳市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风电—氢气混合发电站

2011年,德国在勃兰登堡州的普伦茨劳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风电—氢气混合发电站。该电站利用风能、氢能和沼气混合发电,发电量为6MW。其中,3台2MW的风机发电后大部分电力直接并入电网,部分电力用于就地电解水制氢并加压储存。氢气与附近啤酒厂的沼气作为燃料混合发电,产生的电力配合风电平稳输入电网,产生的热能还可用于供暖。电力富余时还可以多制氢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2)法国阿海珐集团结合光伏发电和氢储能系统,在科西嘉岛完成了“MYRET”项目

利用氢储能系统的调峰和平稳作用促进光伏发电并网。整个项目包括560kW的光伏发电设备,50kW电解水制氢系统和100kW的燃料电池系统,系统并入15kV的电网。当光伏发电充足时,多余的光伏设备电解制氢,氢气和氧气储存于高压储气罐中。当光伏出力不足时,利用 燃料电池系统发电补充。电解与燃料电池发电的废热则利用温水回收能量。整个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超过70%。

(3)多伦多power-to- Gas项目

2014年多伦多地区的Power-to-Gas项目,部署总容量2MW的制氢装置。电网运营商根据用电需求选择在用电低谷将剩余的电能转换为氢,在用电高峰时再将氢转变成电能并入电网使用,藉此将氢能技术用于储能。

目前全球的氢储能项目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功率(kW)状态
1Audi e-gas Project德国6000运营
2Energiepark Mainz德国6000运营
3Hydrogenics Power to Gas加拿大2000运营
4Hybalance – Air Liquide Advanced Business丹麦1250运营
5INGRID Hydrogen Demonstration Project意大利1200运营
6Grapzow 140MW Wind Park with 1MW Power to Gas System德国1000运营
7E. ON ‘Power to Gas’ Pilot Falkenhagen德国1000运营
8Power to Gas Plant in Reibrook德国800运营
9EnBW Stuttgart Hydrogen Testing Facility德国400运营
10Thuga – Demonstration Project Strom to Gas – ITM Power plc德国320运营
11University of Corsica MYRTE Test Platform法国160运营
12Utsira Wind Power & Hydrogen Plant挪威60停运
13Lam Takhong Wind Hydrogen Hydird Project泰国30运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