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流传与弘农杨氏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对于这部名著的评价再怎么高都不为过,历史上对于《史记》的赞美之词也是不胜枚举。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写成之后并没有直接将这部书公之于众,原因很明显,这部书要是被汉武帝看到了,压根就不可能有以后了,人和书都是。

《史记》大约完成于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那年都发生了什么呢:

1、年初,武帝将公孙贺父子下狱,父子俱死狱中,族诛其家。

2、七月,武帝居甘泉宫,江充谓病在巫蛊,武帝命其治巫蛊狱。

3、因巫蛊之祸,戾太子刘据举兵与丞相对抗,兵败自杀。

4、刘据死后,皇后卫子夫被废、自杀。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司马迁应该也意识到了《史记》在他有生之年应该是没有办法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了,所以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后世有一个故事,说《史记》被装在石盒子里藏到了一个山洞中,明朝史学家张岱为他所著之史书取名为《石匮书》即源于此,不过也有说是取铁函心史之义。(由此可见很多史书、史料都曾有过藏于深山,秘不示人的经历)

《史记》的面世多亏了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以及外孙杨恽。

司马英嫁给了一个叫杨敞的人,而杨敞是弘农杨氏的一世祖。

杨敞系权臣霍光的亲信,所以在昭帝时担任高官乃至于丞相,昌邑王即位后杨敞还是当朝丞相。霍光准备废昌邑王的时候,派人通知身为丞相的杨敞领衔上奏,杨敞惊疑不定不知所措,幸好司马英从内室直接出来对杨敞说:此国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这番话让杨敞下定决心领衔上奏,保住了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司马英也是厉害人物。

司马英为杨敞生两子,次子就是杨恽。杨恽为人轻财好义,有侠义精神,经常散财给其他人,当官更是廉洁无私,名显朝廷。

据传说,《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地方,一部则在家中。杨恽幼时,他的母亲司马英把自己珍藏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成年后,更是多次通读,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之后,凭借自己在宣帝朝有一定的影响力,杨恽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并把该书内容向社会公开,从此天下人都可以读到这部伟大的史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