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之索南孜摩

索南孜摩是萨迦派第二位祖师,名为索南孜摩上师(slob dpon bsod nams rce mo) ,是萨迦贡嘎宁布的长子。生于公元1142年,卒于1182年,享年四十岁。
索南孜摩从小跟父亲学习《金刚乘密续注疏》、《咒经》、《教诫》、《修持法》等萨迦派教法,虽然继承父亲贡嘎宁布法座,住持萨迦寺,他却更渴望深人学习佛教知识,于是将萨迦派住持任务转交给其弟扎巴坚赞尊者,前往当时佛教最高学府桑浦寺依止寺院第四任堪布恰巴却吉僧格(phya pa chos kyi seng ge),系统学习佛教知识及其它学科长达十一年。
相传,当时桑浦寺学佛人群中,既有出家僧人也有在家居士,索南孜摩虽为贵族居士。但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赢得众人赞誉。在桑浦寺学习声明学、因明学、般若、戒律、俱舍论等众多佛教理论经典,从二十七岁开始名声大振从而成了非常有名的佛学大师,一生为弟子和信徒讲经说法,为在萨迦派中普及和研究佛教正统理论及其他知识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故人们称他为索南孜摩上师。他身着白色法衣,是萨迦“白衣三祖”之一,著有《喜金刚续第二品注疏一太阳光》、《入菩萨行论诠释》、《人法之门》等多种论著。

雅阁架空线路辅助设计(WCAD)样例文件

1、在“定位放线”页面选择线路图形文件 Demo.dwg

2、勾选“利用上次排杆位之系数”和“利用上次末级杆塔续排”复选框;

3、点击“选择杆塔”按钮,进入“杆塔参数”页面;

4、点击同一位置的“开始放线”按钮;

5、等待 AutoCAD 启动并打开 Demo.dwg,即进入了对 Demo.dwg 的接续设计;

6、本样例文件为 Perfect 存储模式!

藏传佛教之昆·贡却嘉波

昆·贡却嘉波,意为“昆氏宝王”,为萨迦寺的创建者。自称是吐蕃时期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其父释迦罗哲,有两个儿子,长子喜饶次臣,继承和修习父祖先辈的教法,获得金刚杵成就,具有很高的法力和神通,因是严守戒律的僧人,所以没有子嗣。贡却嘉波一生未曾受戒。幼从父兄学习旧派密乘教法,后又学习新派密宗。昆氏家族是一门富豪,贡却嘉波是一个封建贵族,这就使他有经济条件跟随许多著名大师学习佛法。
他曾跟随卓弥·释迦益西、玛译师、哇日译师、布尚译师等许多大德上师,亲尝法味甘露,学习以“道果论”为主的新译密法。他先在札峨隆司寺布道,后来发现温波白土中阜之旁一块具足吉祥美德的瑞地,犹如一尊大象卧姿,风水甚佳,逐起建寺之念头。随即征得地方要人的同意,给当地的主人象雄谷热瓦等人一匹白马、一串珍宝珠、一件缎衣,买下了那块地,动工兴建寺院。于第一绕迥之水牛年(一〇七三年)建成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因寺院所在地区的土质呈灰白色,藏语称此色为“萨迦”,故“萨迦”成了地名和寺名,也作了其教派的名称。后几经扩建,成为萨迦河南岸,大殿三层为其主体建筑。藏传佛教萨迦派由此传扬。

藏传佛教之八思巴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威利:Phags-pa;1235年-1280年),又译发思巴、拔思发、帕克思巴、发合思巴、八合思巴,义为“圣者”,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元朝第一位帝师,参与元大都的选址、设计、规划。
淳祐四年(1244年),年仅十岁的八思巴来凉州(今武威市)学习汉文化与蒙古文化,同时学习汉地的天文、历法、建筑、风水、地理、儒学等,这为他以后成为大元帝师,走入蒙古帝国的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础。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从受佛戒。
中统元年(1260年),世祖即位,尊为国师,即大元帝师,使统天下佛教徒。至元元年,使领总制院事,统辖藏区事务。六年,制成蒙古新字,加号大宝法王。十三年还至萨斯迦,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师祖。
至元十七年(1280年),圆寂于萨迦,享年45岁。追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之无上称号。嫡传弟子有桑格、阿尼哥、沙罗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