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

唐朝的时候,终南山秀才钟馗,家里十分贫苦,父母早亡,他和妹妹梨花相依为命,苦挨日子,但是钟馗人穷志不穷,读书下苦功。他埋头苦读了几十年,学得一脑子文才武略。日日想去闯荡,干一番大事业。

有一年,京城又临考期,钟馗想进京赶考。但家境贫穷,身无分文,上不了路。一天,附近长明寺中来了一个钱塘富商杜平,他正在向灾民施舍钱粮。钟馗早有耳闻,就到长明寺求见,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杜平见钟馗相貌堂堂,志向远大,才学出众,就与钟馗结为金兰之好,送他银两进京赶考,同时还打发个小婢侍候梨花。钟馗在路上晓行夜宿,急急赶向京城。在途中得病,但他还是跌跌撞撞地赶路。

有一天黄昏过后,月黑风高,来到一处山野坞,在昏迷中叫一群鬼“打了墙”,众恶鬼见钟馗相貌堂堂,妒恨得连声怪叫。有个怪头怪脑的恶鬼说:“改了他的容,换了他的貌!”恶鬼一哄而上,把钟馗按倒在地,他只觉得撕皮刺骨的疼痛,恶鬼们一阵狞笑,顿时无影无踪了。钟馗挣扎着起身赶路,终于按时到了京城长安,一考,果然是独占鳌头。主考大人赞赏他,将他取为贡士之首。但皇帝传见时觉得钟馗相貌丑得出奇,不肯点他状元。主考官一再禀奏,说钟馗才华出众,理当点为状元。钟馗也说明他在赴京途中,在荒野坞中的不幸遭遇。可是皇帝却以欺君之罪赐钟馗死罪。

钟馗是火暴性子,一时性起,大叫一声:“枉死人也。”就一头撞在一口铜鼎上,顿时流血如注,丧了性命。钟馗一缕阴魂,带着怒气、恨气、怨气,飘飘悠悠来到丰都,进了阴森的阎王殿中。钟馗见了阎罗王就指着他鼻子大骂:“你身居阴曹总司,却纵鬼毁我堂堂容貌,害得我中了状元,也一笔勾销。”

阎罗王被他骂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钟馗接着又骂道:“阳世皇帝是昏君,阴间阎王是昏王。这个世界阴阳里外,都是七颠八倒!”说着,不问青红皂白,抢步操起殿前一根金光闪亮的狼牙宝杵,胡乱打起来。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原来这是阎罗殿上的镇殿宝林,只要操在手中,一切鬼兵鬼将,统统不敢抵挡!阎罗王也只好提着蟒袍急急退朝。

钟馗将那镇殿宝杵七挥八舞,无意中打在一口大钟上。这口钟三丈六尺高,声音洪亮清远。原来这是通天钟,这“嘭”的一响,早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问:“冥界出了什么大事?”太白金星掐指一算,把钟馗的事大略讲了一遍。玉皇想开了:钟馗大闹金銮殿,骂了人间皇帝;又闹了阎罗王。上回孙猴子拿了金箍棒大闹天宫,弄得天界不宁;这回钟馗,拿了镇殿宝杵,说不定也要闹上天庭。对,快叫太白金星传阎罗王听旨。 不一会儿,阎罗王上了灵霄宝殿。玉皇说道:“此钟馗,人间奇才。他怀才不遇,触鼎身亡,自是悲恨,故而扰乱阴曹,情可容,为息其怒故封他驱邪斩祟将军,统领鬼卒三千,专管人间妖魔邪祟。”阎罗王领了玉帝旨意,急急赶向地府,这时钟馗早已闹得丰都满城风雨。因有玉帝旨意,阎罗王对钟馗只得忍让包涵。

​阎王亲自召来钟馗阴魂,传了玉帝旨意。 钟馗听说自己可以管人间妖魔邪祟,倒也能为人间消些灾祸,行些好事,也便领了旨意。阎王收回镇殿宝杵,赐给钟馗一把青锋斩妖剑,和一口化鬼葫芦,作为他的随身法宝。

崔府君

崔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据《西游记》第十回中记载:“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生前为官清正,死后当了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权冠古今,你们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笔,只需一勾一点,谁该死谁该活便只在须臾之间。

相传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间宁州罗川县(今甘肃省正宁县)人。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当年唐太宗因牵涉泾河老龙一案,猝然驾崩,前往阴司三曹对质。于是魏征修书重托,崔珏不但保护唐太宗平安返阳,还私下给他添了二十年阳寿。在还阳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扫荡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草寇中惨死的成千上万的冤魂前来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纠纷,帮助李世民代借一库金银安抚众鬼,太宗方得脱身。崔珏也因此名声大震,并从中发了一笔横财。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阎罗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有人把阴律司视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来在阴阳界的崔畔搬到这里来了。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这崔判官是谁呢?丰都有人传为崔畔,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他的名字叫崔珏。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叙述了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错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要唐王还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宁,最后重病而亡。在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以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道:“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珏。”太宗道:“崔珏是谁?”征云道:“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再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把崔判官说得最正直无私的,既是判官,与己无关的,那他还是可以下得手的吧。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间传说,吴承恩才写进《西游记》?还是有了《西游记》中崔判的故事,酆都才有了鬼城中的崔判?一句两句是难以说清的。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在明代,酆都被传为“鬼城”已很有声势了,吴承恩能这么完整地写唐王游地府的故事,靠他一个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完成的。